近年,香港人口流失得很快,而且流失的多是年輕人,導致很多行業都出現招人困難,很多崗位都沒法補缺,影響企業的營運,亦會影響香港在全球的競爭力。
要解決這個問題絕不容易,原因是回歸進入了第二階段,國家對香港的政策出現了一定的改變,那就必定會有一部分香港人無法適應,他們選擇離開是難以避免的事。
中國政府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香港制訂了一整套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這對部分在殖民地成長的香港人可能難以適應。這批人對現實世界認識不深,誤以為外邊有一個更理想的世界,所以想出去闖一闖。
要勸服這批人不要走是很難的。因為他們的信念是在一個特殊的政治生態環境中形成的,不會因三言兩語就在價值理念上有所改變。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亦不可能為了適應他們的理念,而調整香港的政策。
因此,選擇移民的人要在外國生活一段時間之後(起碼三五年),才會明白,政治是不理想的,在現實世界生活,只得有所妥協。屆時,他們才會明白,香港的時空環境其實不錯。世上並非處處都有這麼好的發展機會與生活質素的。
現時,中國的政策正在向左傾斜,發覺不能適應的香港人只會更多。此之所以,我認為移民潮尚未告一段落,今後還會不斷有人離港,令香港的人才問題變得更緊張。在這種情況下,香港要解決人才問題,就只能靠外求,即向海外及內地招募。
有人建議,香港應學新加坡那樣,向外來人才提供稅務優惠,房屋及子女教育津貼等。如果能做到,我當然不會反對;但我們現在更需要做的,是減少人才來港的阻力——來港工作的簽證並不容易取得。在增加引力之前,我認為應先設法消除阻力。
現時,社會上仍有不少人抗拒從外面輸入人才,擔心外來人才會搶走港人的工作機會,以及分薄港人的社會資源。這種心態不改變的話,香港的人才問題是改變不了的。
我們在學習新加坡之前,其實可以學習一下內地城市的開放政策。它們基本上是來者不拒,有企業肯聘用的,就可以視作人才,歡迎來他們的城市工作。未找到工作的,也可以先進來生活,然後再去找工作,自己負責生活費便是。一找到工作便可以返工,工作簽證可以慢慢補辦。
香港不用一次過放得這麼鬆,可以用工資水平來決定是否人才。現時港人工資的中位數是每月2萬元,凡僱主願出這個中位數一倍半的,即3萬元月薪的,就可視為人才,多多都可以請,相信這樣一定有助香港的人才問題早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