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過百年賽馬文化,多年來深受港人歡迎,投注額不斷創新高。疫情期間也阻不到賽事舉行。但最近因天氣太熱,改為黃昏馬,由下午四點鐘直至晚上九點鐘。不論圈內圈外反應普遍良好,但入場人數卻少於日馬,投注額卻無受影響,平均每場增加了700萬元。原因不難明白,因為橫跨晚飯時間比較尷尬,邊吃邊看馬匹臨場狀況,容易分心,不是每個人那杯茶。
那邊廂創立於1842年新加坡賽馬公會,宣布近年面對各種娛樂競爭,入場率大幅下降,每個賽馬日平均只有2,600人入場。決定2024年10月舉行第100屆新加坡金盃後,將正式關閉。
我不諳新加坡民情,不知背後因由,但深知在本港馬照跑,百分之百引證鄧小平先生,構思保存香港社會生活方式,超越時空洞悉先機的胸襟,還有多一層意義。
疫情之前本港精神病人數目比起全球其他大城市偏低,主因為賽馬已成維繫社會無分貴賤各階層的媒介。所謂三唔識七,賽馬貼士,馬匹狀態,騎師及練馬師功力,都是一眾馬迷與陌生人交談內容。每星期兩次賽馬,把馬迷空閒時間填得滿滿,對生活瑣事帶來的不快,輕輕放在一邊。這就是賽馬發揮的潛在心理治療功能。
馬會每年夏季都休戰,馬迷便頓然覺得若有所失,日常活動焦點轉移。隨著社會富裕起來,不少馬迷趁暑假空檔,往外旅遊,順便讓繃緊的腦袋一同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