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放寬了限聚令,再加上父親節,食肆生意旺場,街上都擠滿人群,巿況好像有點改善。不過,實際經濟情況卻未必如此。
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最新的失業率為5.9%,創逾15年新高;就業不足率3.5%,為接近17年來的高位,失業人數達到23萬人。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成為重災區,失業率升至10.6%,就業不足率升至6.3%,此外,許多行業,例如建造業,運輸業,甚至資訊及通訊業的勞工市場也轉弱。
雖然政府認為無需過分悲觀,但基層人士手停口停,想樂觀也難,而且還在憂慮疫情會在秋冬再度惡化。最近,包括社聯在內的十九間社福機構和民間團體聯署促請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協助基層人士渡過難關。許多政黨也提及設立相關計劃,政府應仔細考慮。
長遠而言,當局應著手研究建立失業援助制度,例如失業保險,以協助打工仔女面對短期失業或經濟循環而出現的財政危機,達到防貧的目標。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失業援助制度,有的是定額援助,也有以替代入息的方式處理,例如提供原本入息的某個百份比,並設上限。此外,也有些計劃使用一個比較寬鬆的資產限額,以免巿民要到山窮水盡才符合申請資格。政府可因應情況訂立適合本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