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不少父母為子女選擇入讀雙語幼稚園,希望孩子在語言發展高峰期廣泛接觸英語及普通話,期望孩子掌握母語(廣東話)之餘,還能操一口純正外語。畢竟,能夠說多一種語言似乎對孩子日後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要注意的是,學習(to learn)一種語言不難,真真正正習得(to acquire)一種語言才是關鍵。語言習得 (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透過日常對話而不知不覺地掌握語言用以溝通,腦子想的可直接變成說出囗的話,過程自然。語言學習(language learning)是指透過了解語言文法等規則去認識該語言,腦子有時要作出刻意的判斷 (例如:使用英語過去式時提醒自己加-ed)或將外語翻譯成母語才能傳遞訊息,過程較轉折。
強逼最敗事
要通過「語言習得」去全面掌握一種語言,語言環境非常重要。如能讓孩子在一段長時間浸淫於穩定的語言環境,孩子會很快上口。
一般情況下,從能說純正外語的老師學習是有效的。此外,家長宜考慮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語言環境,增加接觸該語言機會,例如安排純外語play date和play group,讓孩子在輕鬆的玩樂過程中應用外語。
要提升兒女對學習外語的熱誠及興趣,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有關外語的活動,例如一起看外語書籍、唱外語兒歌、觀看外語電影,過程中感到樂趣的話孩子,便會更主動發掘相關的事物。
若然在學習中父母不斷強逼孩子背誦生字,或在參與外語活動時諸多提問,便大大減低他們學習的動機和成功感,最終不但浪費時間,也白費了栽培孩子的心思。
欲速則不達
以香港這個文化交集的國際都市,希望孩子精通兩文三語無可厚非,但亦不能操之過急。
我從小也只是憑著對語言學的熱愛,靠那些年當紅台劇和國語流行曲(強烈的動機和興趣),並從西方教育下(穩健的語言環境),分別習得普通話和英語。雖未敢說完全字正腔圓,至少在外地旅遊也能與當地人暢所欲言,對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