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修讀言語治療,曾有導師講過,做言語治療師或多或少要具備強迫症特質,否則難以察覺話語中點滴的毛病。處理發音問題便是最佳例子。
孩子的舌頭活動相差短短幾毫米已經大有分別——可能是混淆g和d音,即把「狗」說成「豆」,或是講不清see、fee、three中的s、f和th音;處理噴氣音的問題,如將「跑」說成「飽」;又或是辨認尾音的問題,將「橙」說成「鏟」…… 這些發音細節正正是導致發音問題的元兇。
音字詞語句
發音訓練分幾個層次,首先是耳朵訓練,令孩子分辨到正確和錯誤發音。之後是從音、字、詞語、句子和日常應用的層面循序漸進,讓孩子能夠正確發音。除了治療師的教導,必須強調家居訓練的重要。
治療師只提供每星期一節的教導,而家長與孩子每天密集的練習可以積少成多,帶來更長遠的改變,猶如每天逐步逐步改變一個小小習慣。另外,由於治療師是一個「人肉提示」,督促着孩子要咬字清晰,因此其角色必須逐漸引退,方可成就孩子自然的發音能力。
在發音方面,對說話的準確度有嚴厲的要求。對於一些性急或粗枝大葉的孩子難度甚高,也特別考驗家長的耐性。要明白孩子做咀巴訓練也十分吃力,甚至是厭惡的,尤其是孩子可能是因口部結構或協調能力弱導致發音異常,正如大腿乏力的人都不愛上山或爬樓梯。
慢工出細貨
因此,家長要體諒孩子有時是有心無力而不是懶惰,只要慢慢練習情況便會好轉。練習配以遊戲既可以把訓練變得有趣,又可以加強孩子的動力。當孩子發音準確時,務必加以讚賞,使他懂得掌握箇中技巧。
即使是語音不準確,也應當讚賞孩子的努力,該他知道家長也重視小朋友的認真嘗試。所謂慢工出細貨,只要持之以恆,孩子的說話能力必然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