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收聽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討論如何在飛機上消磨時間,令我想起過去多年來飛行旅途中,與現在着實有很多改變。九十年代連購買機票也要透過旅行社代訂購,而且需要親身到旅行社領取,或者透過信差送達。現在上網訂機票快捷得多,也可以利用電子登機證,基本上大部分的操作都可以在手機或者網頁版處理,就算快閃旅行也完全沒有問題。
以往在飛機上,除了自備雜誌或者隨身聽(Walkman)外,唯一的娛樂就是座椅上的電視機(當年也不是所有飛機設有電視)。不過所有節目都是以滾筒形式播出,我試過觀看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由Nicole Kidman主演的「情陷紅磨坊」,因為在觀賞途中睡着了,結果在長達12小時飛往美國的旅途中,等了又等,總共觀賞了三次才能完成整部電影。現在飛機上的電影都利用Video on Demand,就算看到一半睡着了,也不用重新由頭觀看。
旅程中另外一樣頭痛的問題,就是航班的升降時間,如果要轉機就更加緊張。以往在飛機降落後,便會匆匆走到航班顯示屏,看看下一班機是否準時起飛,如果誤點的話,又要到航空公司的櫃枱處理。早前往美國CES的旅途上,就因為阿拉斯加航空發生飛機門脫落的意外,很多同類型的波音737 Max 900需要暫停,幸好現時在飛機上都有Wi-Fi,預早知道自己的航班已經被取消,就可以預訂其他航班,雖然在洛杉磯逗留了10小時,但是仍然是當天晚上到達拉斯維加斯,沒有浪費了旅程一天的時間。
乘坐長途機經常會遇到,就是到達當地或者回到香港後,都會有時差(jet lag)的問題,以往朋友都推介服用一些非處方的安眠藥(例如 Melatonin),不過很多人都害怕有倚賴性,亦並非每一個人都有效。早前有朋友推介一些手機應用程式,只要在上機前啟動,輸入航班資料,依據着程式提示的作息時間,據說就可以有效對抗時差的問題。大家又有甚麼良方可以對抗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