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肯定是熱愛生命,這是生存的秘訣,也是人類的本能。所以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拯救人類自己。
有感於摩登世界的問題,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在1987年,就有一位富翁艾德巴斯(Edward Perry Bass)資助了一位名為約翰艾倫的生態學家,希望複製一個地球生態系統(BIOSPHERE 2)。當時的資助額達到2億美元,在當時來說,出手屬於大手筆。但結果大家就算不知道,也可以猜得到,就是失敗了!
當然,失敗的原因,總結起來是十分之多。但如果要簡單一句來說,就是地球生態系統太複雜了,複製不了。這個可能與大部分人的認知相同。
我今次提出這個例子,也是從另一角度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複雜程度。但當年約翰艾倫的實驗,遠遠還未達到複製生物多樣性的階段,可說是他連起步也起步不了。因為生物多樣性只是生態系統中的其中一環而已。
本月因為碰巧是COP15大會開會期間,所以跟大家交流了「生物多樣性」。其實另外還有一個議題,也是關乎人類存亡。我們在本專欄談的氣候變化及最近談的「生物多樣性」,如果處理不好,可以逐漸地,一步一步的將人類推向滅亡。但如果說有一件事,可以瞬間把這整個人類文明甚至地球毁滅的話,那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我並非危言聳聽,畢竟在約6,500萬年以前,歷史上就真的發生過一次。詳細內容我們在下期再分解。
房中大象 :
歷史上,就已經有幾次物種大滅絕的前例。下一次將會是甚麼時候發生?
人類科技比以前進步,我們是否可以改寫物種大滅絕的歷史?
學生回饋
學生姓名: 陳芷盈
班別:6A
學校: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誠然,閱畢本篇文章後,我更加明白到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始終世界各地的社經發展步伐不一,但可以預計的是當全球各地的民眾仍然只顧眼前經濟利益而繼續輕視甚至忽視環境保護,最終受損的都只會是生活在地球村的您我。因此,我們理應積極減碳來推動可持續發展,藉以避免種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年世界各地掀起逆全球化浪潮,似乎要世界各國向著同一目標積極落實減碳仍然有一段頗長的距離。有見及此,我們有必要思考作為全球公民的應有之責,不要小看自己的微小力量,在日常生活承擔更多減碳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