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純粹從財務的角度看,我創業是失敗的。因為我為了籌措創業的資金和初期的生活費,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賣了兩層樓,現在這兩層樓已經升值八成,如果計及這8、9年來的租金收入和我個人收入的減少,沒有創業的話,財務狀況好得多,而我創立的公司已經是能夠成功在市場立足,如非這樣,損失會更大。
在香港,買樓比創業更容易累積財富,風險也更低。特區政府已經很努力控制樓價,過去9年樓價雖然升了八成,和回歸前比較仍只是「溫和」上升,回歸前的兩年內,樓價已經上升了八成,那時候「炒樓」和「摸貨」很普遍,炒樓甚至可以致富,特區政府已經成功令炒樓絕跡。
樓價飆升不能完全怪罪政府,過去十多年幾乎任何方式增加土地供應,都無法通過立法會。政府只好通過需求管理控制樓價,但這只能減慢樓價的升幅,並同時令一般市民更難上車,讓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野更大。
現在政治氣候已經不一樣,政府未來更有能力控制供應。雖說遠水不能救近火,但買樓不同救火,當年「八萬五」也只是一個目標,當人們相信政府有能力做到的時候,樓價會應聲下跌。人們看到有「遠水」的時候,也不會費力「撥火」,所以即使今年經濟強勁反彈,樓價還是見頂後便上升乏力,過去三年樓價只是有波幅沒升幅。
過去香港樓價跑贏收入,遲買不但買貴,甚至永遠買不到,我相信未來收入跑贏樓價的機會大大提高,年輕人可以先發展事業,不要急於上車而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