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06-16 04:30:00
日報

資助模式要改善

分享:

創科局指5月18日開始接受申請的「遙距營商計劃」會採用「快速批核」方式,如果申請資料和所需文件齊備的話,大概10個工作天內可通知申請結果,但根據上星期的一些報道,有第一天便入紙申請的個案,接近一個月仍未獲通知結果,如果等這個資助計劃救命的話,項目未完成企業已經要倒閉了。

我一向不太贊成創新科技署以「科技券」和「遙距營商」的模式資助企業發展科技。企業如果認為科技能推動業務,而他們又有能力的話,即使沒有政府資助,也會自己投資。政府審批需時,等申請批准了才動工,可能已經錯過時機。

「遙距營商」吸引之處是「快速批核」,但現在看來還是無法兌現。即使「科技券」的改良方案容許企業獲知結果前動工,但如果申請失敗的話,企業便要自己承擔,沒有資金的企業不敢博,最後申請的只有本來就有能力負擔的企業,用公帑來幫助那些不需要幫助的企業,這樣使用社會資源是否適合呢?

對於本來沒有能力投資科技方案的企業,這些資助計劃也只是益了中介公司,他們利用政府資源,向不懂科技的中小企推銷一些未必合用的科技方案。很多中小企老闆對科技一知半解,反正不用先付金錢,便讓那些中介公司幫他們申請,申請不成功也沒有損失,申請成功了,便可以瓜分利益。但科技產品不是一般商品,後續的工作很多,行政、培訓和改良更新也需要很多資源,本來幫助營運的科技方案,最終可能成為拖垮中小企的兇手。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