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應對氣候變化,主要是靠各國政府主導。除此之外,非政府組織(NGO),尤其是環保團體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有不少能源企業,例如石油公司及不少跨國企業(如肉食公司)像某大漢堡包連鎖店等,都標榜自己不斷為減排出力。但大家又是否知道,在瑞士有一間名為Holxxx的上市公司,他們一家企業單在2020年,就排放了超過1億5千萬公噸的等量二氧化碳(Co2e)?
「1億5千萬公噸」的碳這是一個甚麼概念?如果我對大家說,這相等於當年接近全世界半個百分點(0.5%)的碳排放量,大家就會明白其誇張程度。
實際上,聯合國接近200個成員國,如果每國平均排放(也就是每國0.5%而已)。怎麼就一間公司,就把一個國家平均碳排放被「佔據」了?那麼其他國家和他企業,還能有排放的一份嗎?
這家公司是屬於混凝土生產行業。其實這種行業,對地球碳排放佔的份額還是挺大的,推算佔全球直接碳排放量的10%。如果連他們非直接碳排放,例如用於他們企業的發電及發熱計算在內的話,那麼估計約佔全世界20%以上的碳排放。這間瑞士公司在其網頁介紹,在全球有70個國家遍布分公司,共約72,000位員工。試想一想,如果這類公司或企業,能夠真正坐言起行,實施減排、碳捕獲、碳封固等手段,這將會對地球產生多大的正面效益?
房中大象:氣候變化既然是一等一的大事,那麼聯合國究竟做了些甚麼?常聽到的《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議》,他們與近兩年COP 26及COP 27的關係和來龍去脈,又是怎麼樣的呢?
聯合國為了這些COP、議定書及協議究竟又做了些甚麼?
學生回饋
學生姓名:林麗 班別:5A 學校: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我認為每個持份者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長遠經濟影響,或多或少隨時比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衝擊更大。因此,我認為企業有迫切需要正視氣候變化問題,在著眼企業盈利的同時,更重要考慮到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至企業管治上的可持續性。當愈來愈多企業積極回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這將有助我們迎接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