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10-14 04:30:00
日報

香港鮮為人知的珍珠

分享:

多年前,政府曾經誇口要將香港改造成亞洲的倫敦及紐約,雖則歐美經濟滑落,但倫敦及紐約依然是世界上舉足輕足的城市,這兩個城市除了是國家的經濟重心,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百老匯式音樂劇的搖籃,每年數以千萬計遊客到訪,總要入場欣賞一兩齣音樂劇,對於我這種戲劇迷,更曾經只因為這一個目的而去,一星期每天都忙於穿梭不同劇院,享受視聽之娛,也滿足心靈。

其實香港每年也有音樂劇,數量當然不及百老匯,粗略估計,過去五十年約有一百多齣,近年的數目越來越多,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也有這方面的人才。一個音樂劇除了要有好的劇本,靈魂人物當然是作曲及填詞,然後要有好的導演、能歌善舞且能演戲的演員,加上編舞及一大班幕後的技術支援,台前幕後至少幾十甚至上百的工作人員的心血才能成事。

上星期欣賞由康文署主辦的《我們的音樂劇》,由香港著名作曲家高世章,夥拍小交響樂團,連同八位本地音樂劇演員,為觀眾奉上一場音樂劇盛宴,重溫過去五十年本地劇壇的音樂劇頂尖作品。香港一點都不比倫敦紐約輸蝕,其中欠的,是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