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3-12-20 14:46:34

《蒼鷺與少年》 宮崎駿想活出這樣的人生 大師「小團圓」自我追尋

分享:

創作之路從來都是落單跑跳碰,就像《天空之城》其中一句對白:「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訴說。」試想像自己是一位創作人,半生創作無數,也為世界帶來很多讚頌不絕的經典,然後你一回頭,駭然發現自己已活了大半輩子,如今創作力和精力已大不如前,但你心裡還有一團火、還有一些想說的話要跟大眾說,又或很單純地:只想透過創作的過程省思本我,透過作品說話,哪怕說話的對象只有自己……然後宮崎駿在2013年公映《風起了》後,花費十年時間、以82歲高齡推出新作《蒼鷺與少年》,繼續以創作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

一位82歲高齡老人寫出一個長達120分鐘訴說自己甚至敲問自己靈魂的作品,依然對創作抱有從未磨滅熱情。

一位82歲高齡老人寫出一個長達120分鐘訴說自己甚至敲問自己靈魂的作品,依然對創作抱有從未磨滅熱情。

宮崎駿創作《蒼鷺與少年》情況有點像《小團圓》,《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後一本創作,如果你過往從來未接觸過張的作品,讀《小團圓》時會一頭霧水,一切像走馬看花般很多章節很多情懷未能走入心坎,但如果你早已看過《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名作,成為張迷並開始八卦作者生平事跡,當你讀《小團圓》時看著盛九莉跟邵之雍的愛情故事,很自然便會望文生義、自我對號入座成現實中的張愛玲跟胡蘭成那一段「從塵埃裡開出花來」的愛情故事。相比過往宮崎駿作品,《蒼鷺與少年》既相似又不盡相同,相似是敘事風格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不同的是今次宮崎駿首次以「我」作為出發點,再直白一點說明,就是以近乎自傳形式訴說故事,而故事的重點,是他跟媽媽之間的牽絆。

《蒼鷺與少年》以近乎自傳形式訴說故事,而故事的重點,是宮崎駿跟媽媽之間的牽絆。

《蒼鷺與少年》以近乎自傳形式訴說故事,而故事的重點,是宮崎駿跟媽媽之間的牽絆。

因此,觀看《蒼鷺》時最好對宮崎駿背景有一點認識,最少知道宮崎駿出身於1941年,二戰日本軍侵略從盛轉衰的刻苦戰爭時期,戰敗後翌年母親因患上肺結核需要長期住院,一住便是九年,因此宮崎駿的成長時期缺乏母愛、倍感孤獨,既培養出內歛寡言的性格,不擅將情緒外露,同時又培養出跟大自然互相傾訴、彷彿像情侶交換秘密般的熱情;直至很多年之後宮崎駿長大成人,畢業後成立自己的動畫公司並在火速製作《風之谷》的過程中,母親忽然病故,宮崎駿因要留守繼續進行動畫工作而未能前往探望媽媽、見她最後一面,他持續多天的哭聲變得更震耳欲聾,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不能磨滅、最肝腸寸斷的遺憾。
 

請不要沿用過往看吉卜力作品的一把尺,而是從想更了解創作者的角度欣賞,多一點望文生義、多一點對號入座,然後詢問:到底宮崎駿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請不要沿用過往看吉卜力作品的一把尺,而是從想更了解創作者的角度欣賞,多一點望文生義、多一點對號入座,然後詢問:到底宮崎駿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EVA》「絕對領域」X 五條悟「無限術式」

如果《風起了》是宮崎駿對父親身為航空職員因此而產生對飛機以至機械的著迷,那《蒼鷺與少年》便是他對母親寵愛的沉溺:男主角真人童年缺乏母愛,致使潛藏在內心對母愛的渴求不斷被放大。其實從過往《天空之城》空賊女團長朵拉開始,宮崎駿已大量投放對母親的性格想像,不過像《蒼鷺與少年》般直白卻是第一次。電影上半部份描寫真人因一場大火喪母,後來跟隨父親前往母親妹妹的家暫住,無意中發現父親跟阿姨相愛,甚至再婚,真人自此陷入對母親及阿姨的三角愛恨糾結之中。

如果要對《蒼鷺與少年》的前半部比喻為跟《風起了》有點相像的寫實風格的話,那麼電影後半部就像《哈爾移動城堡》或《千與千尋》般進入空想性極高的奇詭高潮,真人在蒼鷺的帶領下走進了母親家族所建構的城堡——蒼鷺其實就是自己的一體兩面,因為牠在電影中曾說「狡猾就是我活著的智慧」——而這種狡猾性質既無好壞亦無善惡之分,它既能將自己跟媽媽的關係拉近,但又同時建構了一幅牢不可破的牆,既像《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心之壁「絕對領域」,也像《咒術迴戰》五條悟的「無限術式」——真人跟母親,兩個人就是這麼近那麼遠。

adblk6
蒼鷺是宮崎駿的一體兩面,牠曾說「狡猾就是我活著的智慧」,而這種狡猾性質既無好壞亦無善惡之分,它既能將自己跟媽媽的關係拉近,但又同時建構了跟媽媽之間牢不可破的一幅牆。

蒼鷺是宮崎駿的一體兩面,牠曾說「狡猾就是我活著的智慧」,而這種狡猾性質既無好壞亦無善惡之分,它既能將自己跟媽媽的關係拉近,但又同時建構了跟媽媽之間牢不可破的一幅牆。

《蒼鷺與少年》下半部份出現大量不同喻意與符號,這也是為甚麼不少觀眾在離開戲院一刻感到一頭霧水,網上風評亦各走兩極。這些不同喻意與符號因為當中沒有明確的指導,一切現象都無法以邏輯解讀,因到底怎樣詮釋完全由觀眾心領神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宮崎駿正透過這個創作過程再一次直面對自身對母親的感情,透過作品釋放情感同時找到出口。觀眾細心留意更會發現今次主角並非一如吉卜力過往作品的女主角般積極主動、可親又極富正義感,真人內歛憂鬱甚至內心充滿著不安與不滿,負面情緒滿瀉,試問這種男主角又怎能跟波兒、千尋這些帶著光環的正義女神搶FANS?因此在觀看《蒼鷺與少年》請不要沿用過往看吉卜力作品的一把尺,而是從想更了解創作者的角度欣賞,多一點望文生義、多一點對號入座,然後詢問:到底宮崎駿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後記:想活出在創作中尋找自我的人生

電影日文名字《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宮﨑駿於少年時代獲母親送贈的作品,書中講述即使生活困難,仍要選擇活出自己的人生;宮崎駿捨棄自己的退休承諾,暮年以十載時間創作出《蒼鷺與少年》,正是「宮崎駿想活出在創作中尋找自我的人生」的最佳明證。一個82歲高齡的老人寫出一個長達120分鐘訴說自己甚至敲問自己靈魂的作品,依然對創作抱有從未磨滅熱情,不管最後作品能否得到甚麼獎項(剛得悉電影榮獲金球獎「最佳動畫」及「最佳原創配樂」提名)、票房是否能夠衝擊過往紀錄(美國開畫首日收556萬美元,奪票房冠軍;首周末票房達1280萬美元,創下首度由日本原創動畫獲週末票房冠軍紀錄),不管作品最後是否受到你的鍾愛,《蒼鷺與少年》依然值得每一個創作人以至真心愛動畫電影的受眾所尊重。如果日後某天宮崎駿又宣佈退休然後突然又在另一天宣佈創作新猷,你還會取笑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