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開始急升,在疲弱的5年中追進度,9月起升幅達兩成左右。此前身邊港人朋友都只顧投資美股,從來沒有人提及港股,一切對港股的注意都由港股爆升後開始。
另外,港股爆升前,多數人留意美股都是因為高市值個股如英偉達升勢凌厲。據筆者觀察,散戶往往在資產爆升後才開始留意該資產,結果多數是高追摸頂,最終要長時間捱價。散戶看到資產出現動力,很易受過分自信(overconfidence)影響,認為資產價格會無限期上升,結果以極高成本價買入,導致虧損。這現象並非只限於股票,加密貨幣、樓市、商品等也滿江紅。就算長期看好某種資產,也應該以TWAP(時間加權平均價格)買入,不應一注執行,儘量降低成本價。
事實上,待資產大幅上升後才入市,已經太遲,上行空間不足。所謂「人棄我取,人取我予」,最多人留意的資產/投資產品溢價非常有限,要捕捉更多上行空間,應該多留意較少人討論的工具。筆者早前對較少人討論的加拿大股市進行分析,發現部分股票風險調節後回報高,防守力強,是找尋機會的另一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