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澳至尊去年首日上市。(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84159826.jpg?itok=TNqje0jU×tamp=1739198695)
圖為澳至尊去年首日上市。(資料圖片)
股票圍乾即是令股票貨源歸邊,讓小部分股東持有大量集中的股票。市場上很多令股票貨源集中的方式,如上一年瘋狂被人詬病的全配售形式上市,亦如最近被港交所(388)出了公開信要求收緊大比例大折讓供股等方式,都有相同效果。不過,因應市場變化,現在連公開發售都可能做到相同效果。
市場操作跟隨時間演變,現在新股上市平均每一隻的街客散戶購買力約有2億元左近。如有公司上市要大額集資,2億元是一個常數,2億元以外餘下就要靠聯席帳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去跑山填數,自己孭上身又好,找策略性股東又好。因此集資額不到2億元股票最受市場歡迎,一來市場購買力有限,如公司集資額只有幾千萬元,那就一定是超額認購,讓市場感覺需求強勁,容易炒起。而且上市大股東通常持有七成以上股票,如計及幾千萬元集資額,那麼公司上市就只有四、五億元左近市值,少於殼價。若公司真走上賣殼之路,這是低水,有投資價值的。因為人人都識得計這條數,所以集資額細的公司往往超額過百倍,引發回撥機制,即國際配售的額度會回撥至公開發售的部分。
創業板上市公司現在引入了公開發售部分,主板公司亦都進化了,有一些公司連國際配售部分都索性不要,乾脆來個全公開發售,反其道而行,如新上市的煜榮集團(1536)。以往也有主板上市搞全公開發售,如經典的澳至尊(2031),過往曾因國際配售找不到足夠投資者認購,所以延遲上市計劃,最後決定以全公開發售形式上市,這是因為跟投資者講唔掂數,無可奈何的結果。
煜榮的感覺未必像澳至尊,因為煜榮今次上市有3個聯席帳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都是市場活躍分子,加上今次集資額僅約1.15億元,集資額不多,而且有3個單位合作,只要群策群力,找國際配售投資者何難?然而,今次卻反其道而行,倒是令人有點期待,再看看超購情況僅約1倍,我就明白底蘊了。
睇番煜榮的公開發售結果,你會發現「圍大飛」的乙組和「圍細飛」的甲組在分配比例上有明顯差異。乙組配發股份佔申請股份總數概約高達92.6%,換言之,只要你認購份額夠大,入幾多都會中九成。相反,甲組競爭就激烈得多,配發股份佔申請股份總數概約13%至50.65%不等。結果就是,大飛容易中,細飛好難中。心水清的讀者朋友可能已經看出端倪,這不就是變相貨源歸邊嗎?
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借調節甲、乙組分配比例,減低額度上的不確定性。若果公司有國際配售和公開發售並行上市,如遇上超購情況,回撥就會發生,那麼國際配售額度會大減,有不確定性。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無風險,就是入大飛的人未必是自己人,也可以是街邊散戶。不過,背後財技高手好像看通這點,一來入大飛都要幾百萬元,近千萬元,一般散戶不會承擔這條大數,而且公司招股撞正假期和淡市,自然無人會認購新股炒股票。這一個風險好像又因天時、地利而減低了。
換言之,這個操作結果是天地、地利、人和,變相令股票變得乾身易炒,這是大膽得來又有點高明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