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經常與投資者接觸,近日有收看網上節目的觀眾問,不明白為何要「以牛代股」,既然看好正股走勢,何不乾脆買入正股等升?
讓我作一個比喻,假設有兩個農夫,各人的田都很少,每次只可種一款果樹。農夫A預期蘋果價格會升,便用田地栽種蘋果,務求以高價出售。農夫B則以較少的成本,買入同等分量的蘋果汁,善價而沽。結果該年蘋果大豐收,價格下跌,農夫A不欲蝕讓,只好讓田裡蘋果待著,不少已爛掉,無法販賣。農夫B的果汁雖然無人問津,投入金額盡失,但他的田地栽種了價格急升的香橙,結果轉敗為勝。
情況如騰訊控股(700),對不少散戶來說,正股要動用的資金很大,要短線獲利必要押下較大注碼,一旦股價回調,所承受的不單是帳面損失,資金亦被緊緊套牢,就如農夫A一樣。而若能利用牛證槓桿化的特性,例如以100兌1證入場,投資者只需付出一小部分的價錢,便等同持有一樣的正股,牛證及正股理輪升幅同樣無限,而即使正股下跌,跌破收回價及行使價,所有投放於「果汁」的本金變零,但由於所投入的本金大為減少,「農夫」仍有彈藥買新種子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