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記葵涌上市不知酸爆多少中坑廢老,是隔住個Mon都聞到的那隻酸味。因為大家開始講毛記的不是,例如網站抄帖、內容低俗、三位「腦細」派高息之類。同樣是相對年輕,又搞上市公司的我,非常樂見毛記上市,廢老愈葡萄,代表他們愈墮落,那我就愈快樂。
站在財經角度,最被人詬病是保薦人為「大凌張」旗下的長雄證券,尤其是大凌過往的股票歷史。保薦人是幫人上市,搞文件,網民懼怕的炒高、吸水多是包銷商的份內工作,公平點講,現在聆訊都未過,到時去到包銷階段才擔心吧。
雖然港交所(388)官方無用「啤殼」呢個字,但2016年6月出的指引信HKEX-GL68-13A卻羅列了新上市公司的「七宗罪」。毛記要擔心的,正是這個,因為粗略睇文件,毛記好似都中唔少。
毛記2017年期內利潤有3,626.3萬元,較2016年財政年度的2,240萬元, 按年升61.9%。如計首3年利潤,的確通過上市「盈利測試」中的盈利要求。不過,毛記利潤只算僅夠上市,很大機會中了指引的「僅勉強符合上市資格規定」這宗罪。毛記這門生意創意主導,以「人」為主,自然也中了「輕資產」這宗罪。「腦細」上市前收了高息,原來「上市申請之前階段幾乎沒有或無外來資金」,都係罪的一種。港交所吹毛求疵的程度,令人咋舌。
重點來了,指引信提過保薦人要著墨「溢利及收益增長」和「潛在夕陽行業」。因為毛記的利潤每一年都出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涉及主營業務的改變,由印刷傳統媒體過渡去數碼媒體和廣告策略,這點絕對會被問。何況舊媒是公認的夕陽行業,要睇港交所當唔當你係舊媒,還是接受「媒體混合廣告」這個business model。
超重點來了,我覺得毛記上市最大問題在於招股文件「與控股股東的關係」,因為三位腦細,連同林太The pancakes係會私下接job,而不用被毛記公司拆帳收佣。媒體人接freelance拆帳問題,嚴重起上來到對簿公堂,例如港台、以及腦細們舊東家的高層都中過招。
毛記的業務本質是以人為主,而毛記最大價值就是那三位腦細。如果腦細們私下喪接job,那公司的價值會被掏空,利益直入腦細們的口袋中,尤其是私下接job的性質也是創作、演出、content marketing等,跟毛記公司構成直接競爭。
雖然招股文件解釋有「不競爭承諾」,但港交所是技術官僚,對新興媒體產業的運作未必熟悉,必定會問到飛天。何況我覺得招股文件這個部分的解釋也甚為牽強,例如其中有些解釋係:「藝人各有特色」、「客戶可同時聘任本集團和徐先生(林日曦)」等。文字有限,你睇一睇這部分就會明白,保薦人應要小心這部分。上述問題係非常「本土」,如果你搵間外資大行做保薦人,你點同班嘆開冷氣的老外(或內地)ibanker解釋毛記的業務?本地行才有優勢,大行反而好大機會做唔到,仲可能被發回申請「貼堂」,別忘了,連大行摩根大通也曾被「貼堂」。律師朋友D君對長雄做上市的精細、專業推崇備至,一間長期在遊戲規則夾縫中搵大錢的公司,才知道如何應付港交所嘛,何況個業務咁新、咁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