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候選人無論要取悅甚麼政治光譜或爭得誰的祝福,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在香港,治亂容易治樓難。樓市一旦有何閃失,業內種種既得利益一定不會給你好過,小則唱衰抹黑,大則向阿爺上書陳情篤背脊;連同不少被殃及的「池魚」小業主,怎會放過那些損害他們身家財產的人。
以現時香港公私營房屋比例是三成半與六成半之比計算,總有三、五十萬名小業主跑上街,加上政黨政客加持,沒人願接招。香港政府於2013年才恢復按季賣地,及至去年第四季近三個半年頭首批地皮才轉成樓花開售, 可想而知一手供應高峰還未到來。社會心急可理解,卻毋須自亂陣腳;而必須有前瞻性思維謀求改變,成熟富裕如香港,自置房屋比例應較高,而非租住比例增加才是該爭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