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2-10-24 08:30:00

港版淡馬錫是禍還是福

分享:
港版淡馬錫是禍還是福

新一屆政府施政報告提及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資料圖片)

新一屆政府施政報告提及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坊間稱這個是港版淡馬錫,究竟在現在公共行政財政緊絀情況下是否適合由政府進取投資?政府又懂不懂得善用公共資源作商業決定?虧損反倒是由納稅人補貼,但如果與民爭利就會適得其反。

香港和星加坡經常在自由經濟排名上叮噹馬頭,星加坡有淡馬錫和政府投資公司(GIC),一直被部分香港公共政策討論人士提及需要引入香港。終於在本屆政府結合之前的基金推出「共同投資基金」,雖然具體運作仍然未公布,但這是劃時代的公共財政管治決定。回歸25年來動用公帑介入市場,是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候,時任財政司曾蔭權決定入市穩定金融市場,隨後就成立了盈富基金(2800),這次可說是應付危機的「必要的邪惡」,而政府後來也緊守「凱撒歸凱撒」的原則,並沒有用公共資源過度介入市場運作。

Ad Block

經歷十多年公共財政盈餘之後,香港政府在不斷增加行常開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衰退而減少了公共收入,除了要應付每年的財政赤字,結構性財赤將會比預期更早出現。上任財政司曾俊華設立「未來基金」,就是希望將盈餘留作日後結構性財赤的時候使用。現在香港公共財政面對的是將會要「借貸度日」,未來一分一毫都要用得其所,究竟是不是最好時機將公帑交由政府機構作商業投資?

這刻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和當年星加坡成立淡馬錫在時空上十分不同,淡馬錫成立的時候星加坡可謂百廢待興,在普通法和資本主義制度下建構後殖民時代的各種社會體制,淡馬錫和GIC雖然一直被外界批評運作透明度欠奉,但卻是在星加坡發展期發揮了推動作用,因而大部分當地公共事業都會見到他們的影子。但香港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體系成熟的城市,本地大部分公共業務都已經各自有行之有效的體系,用「國家資本主義」思維投資香港隨時會與民爭利,未必發揮最大的效益。

Ad Block

如果為了引入海外資金投入香港,卻要香港政府補貼,這類資金隨時在「尋租遊戲」,中東石油出產國都有類似的吸引外資計劃,但往往效果強差人意。香港本來的優勢就是自由開放,就算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公司仍然可以在香港正常運作,今天香港面對的最大轉變是在世界格局轉變下成為磨心,連一隻俄羅斯富豪遊艇也容不下,優勢也自然被削弱。

相比起猶如「直升機派錢」的消費券已派出過千億公帑, 300億成立「共同投資基金」未必會引起公眾很大反彈,但其中公共理財的哲學和原則轉變卻不可不察。

Ad Block
Ad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