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2-25 04:27:58
日報

滙控盈利大反彈真相

分享:
滙控盈利大反彈真相

滙控在2020年年底認為經濟前景悲觀,所以當年作出巨額減值。 (資料圖片)

每當滙豐控股(005)公布業績,幾乎都有朋友問甚麼是「列帳基準」。例如滙控去年「列帳基準收入」減少2%,至495.52億(美元,下同),「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增115.4%%至189.06億元。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財報顯示的數值。

這還不是多此一舉?稍安毋躁!之所以刻意標籤這些數值來自財報,是因為滙控同時發布了一些「經調整」財務指標,好讓投資者區分。例如滙控去年的「經調整收入」減3.2%至500.9億元,「經調整除稅前利潤」升78.6%至219.16億元。所謂「經調整」,就是調整了「列帳基準」後得出的數值。

此做法與新經濟股常用的「非通用會計準則」數值類似。即是將一些非常規重大收支,或與業務沒有直接關係的項目在計算出剔除。就以滙控去年收入為例,經調整較列帳基準高出5.38億元,主要是撇除了2.42億元金融工具公允值變動,以及3.07億元重組架構成本,所以經調整收入較能反映滙控的業務表現。

寫到這裡想必會問,不論那個計算方法,去年收入稍跌但除稅前利潤卻升,如何解讀?大家都知道,收入減去支出等於利潤。前者跌後者升,唯一的原因就是支出減少了。一間銀行燈油火蠟人工舖租必不可少,能省了甚麼支出可以讓利潤暴升?答案就是「預期信貸損失」。以經調整計算,2020年作出了92.82億元損失減值,去年卻回撥了9.28億元,一來一回就為去年利潤增加102.1億元。神奇吧!

adblk7
adblk8

滙控利潤升全因會計準則

能創造如此奇蹟,有賴現今的會計準則。由2018年開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生效,該準則不單要求「已產生」的信貸損失需確認入帳,就連「預期」的也要計入。預期損失從何而來?還不是「靠估」?當然,要說服核數師首肯就得拿出證據,但總的來說,若銀行對經濟前景悲觀,預期信貸損失就會增加,若看法樂觀就會減少。
很明顯了,滙控在2020年年底認為經濟前景悲觀,所以當年作出巨額減值。好了,去年年底卻樂觀起來,結果不單沒有信貸損失,而且發覺以前減值太多現在需要撥回,因此去年利潤急升。其實在2020年8月,瓜瓜就寫了一篇題為《滙控業績大倒退的疑惑》。當時就懷疑管理層是否借新冠肺炎疫情將壞消息盡出,趁機推低基數以造就未來業績大反彈。

現在回看,究竟是瓜瓜不幸言中或純粹事有湊巧,留待讀者自行判斷。
近年許多會計準則的改動,都與公允值會計法有關,讓資產負債表愈來愈像估值報告,上述第9號準則就是典型例子。雖然滙控業績不能證明公允值會計法不可靠,但清楚反映出一點,就是令利潤變得波動。就連股神巴菲特也曾批評,此準則令盈利嚴重扭曲,投資者容易被誤導。

滙控扣營運開支淨利跌7.3%

綜合而言,滙控去年業績貌似亮麗,但全靠預期信貸損失回撥。撇除此項影響,只將收入減去營運開支,以經調整計算的淨利有179.42億元,按年減達7.3%。以相同方法計,同業渣打集團(2888)只跌6.2%。再者,渣打去年經調整收入大致持平,只微跌0.4%至147.13億元,滙控卻要跌3.2%,這樣的成績表,你滿意嗎? 

adblk9
adbl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