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7-09-25 06:00:00

與雷鼎鳴論土地供應

分享:
雷鼎鳴認為港人增大居住面積要求合理。(資料圖片)

雷鼎鳴認為港人增大居住面積要求合理。(資料圖片)

根據《香港2030+》的數據,未來30年需要4,800公頃土地, 包括了工商業樓宇、房屋、政府機構、休憩等,但政府現時只有把握取得3,600公頃的供應,就住宅用地而言,要多100萬伙住宅單位,土地需求便是1,670公頃, 但政府暫只能提供1,400公頃。因此,政府要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覓地。

前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認為,比起工商業用地,香港市民最關心是住宅的供應。比較價格,市民要用18.1年的收入,才買得到一所價格處於中位數的住宅單位,全球第一。比較人均居住面積,香港是16方米,新加坡是27.6方米,中國城鎮居民是36.6方米。

他認為,港人居住面積增大三成是合理訴求(按:即每年增加1%,與我先前所寫文章不謀而合),如未來新建的100萬伙單位面積都大三成,土地需求便增至2,171公頃。如果一半土地供應來自郊野公園,只要郊野公園總面積46,000公頃的2%左右而已。

雷教授的文章說出了我的心裏話,但只說出了一部分。

第一點,香港的土地短缺是全方位的,道路不足,停車位不足,變相影響了住宅的質素。商業樓宇不足,經營成本增加,因而壓縮了市民的薪水收入,住宅區商業不足,變成了悲情城市,天水圍便是前車之鑑。市民可以短視到只看到居住問題,學者則不應阿世而不理整個土地短缺的大局……要砍掉郊野公園的面積,豈非2%?

第二點,居住面積增大固然重要,但是居住環境並不止於面積,新舊質素也同樣重要。現時香港約有270萬伙單位,以80年折舊至0計算,每年單單維持折舊度不變,已經需要3.375萬伙單位,30年就是接近100萬伙,換言之,要再多一倍,即2,171公頃的土地,才足夠填補折舊。

第三點,這幾年來,政府大力打擊僭建,從執法角度看,這當然是好事。現時香港有40萬伙僭建物,只要有10%涉室內面積的增加,平均面積300方呎,已經是1,200萬方呎,一旦拆掉,必然造成剛性需求。但現時並沒有人講過因這原因而引起的需求。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