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們都好像活在兩個平行時空。
一方面,限聚令、禁堂食、停學停課等令全球經濟停擺。據報道,假如疫情持續,今年香港GDP將下跌約7%。放眼世界,非洲整體GDP將下跌3.4%,疫情嚴重的巴西和印度的GDP亦估計會分別下跌6.4%至9.5%左右,而曾經封城的部分歐美國家的GDP亦會按年下跌約10%!
另一方面,美國股市最近差不多已收回自疫情爆發後的失地。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現在距離2月底時的高峰不足二千點,而納斯達克指數,更早在上月已經超越了疫情前的歷史高位,本地恒生指數雖然仍未完全收回失地,但是指數已從3月的低位反彈了約兩成之多。
股市脫離經濟現實的一個含意是,這次疫情可能進一步拉開貧富之間的差距。首先,早前有民調顯示,美國只有55%的民眾手上持有(無論是直接持有或透過基金間接持有)股票,而其中全美最有錢的一成人,更手持接近九成的股票。由於稅率差別,香港的情況可能沒有這麼極端,不過有錢人持股較多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另外一個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原因是,在疫情下「在家工作」漸漸成為常態,這常態可能加速低技術低收入工種的滅亡。疫情前,學界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遍向技術勞動力的科技發展」(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是貧富收入差距日漸擴大的主要原因,而近月疫情下限聚令、禁堂食及停學停課令不少不能「在家工作」的服務業(尤其是食肆)前線員工失業,而不少大型企業更因此加快以科技代替人手,我相信在可見的將來洗碗再不可以用來賺取工作經驗。
身處這兩個平行時空,政府可以做甚麼?各地以及特區政府的一次性派錢和保就業措施都有一定的作用,起碼在短期內解決低下階層家庭,和小型企業的現金流短缺問題。然而,長遠來說,我認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政策,尤其是對坐擁近萬億元儲備的特區政府來說。最起碼,這政策會比其他不斷超支的大型基建會更能贏得民心吧。
作者為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