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雞年第一篇,未生祝大家大「雞」大利,「雞」星高照。
正如前文《華僑城概想》提及,怪獸老婆參加聚會。其間有人提起景福(280)為削減成本,未來擬把中環總店外的店舖關閉。一家曾在珠寶行業佔重要地位的公司竟淪落至此,未生感唏噓,但亦有原因。
回憶往事,景福起步和周大福(1929)和周生生(116)接近,創辦人楊志雲當年較周大福及周生生主事人年紀大,發展步伐不若前兩者進取,後來更創辦美麗華酒店(071)成為其主業,雖開設景福零售店,但精力不在此,僅為酒店附屬。
在1970年代股市狂潮中,楊志雲把主要事業美麗華及與鄭裕彤及何添等投資的新世界(017)均上市,但景福當時未有乘勢上市,直至股災後的1988年才上市,已較周生生、後起之秀謝瑞麟(417)及六福集團(590)分別在1973年、1987年及1997年在股市高位上市的時機差,集資金額較小,加上2003年自由行後,沒有對準時代的節拍,不但產品設計不夠大眾化,加上店舖位於傳統高檔地區,和自由行客人的需求有距離,難以在大增長浪中乘勝狙擊,自然逐步落後於同業。
公司直至2010年才如夢初醒,在2011年別人已吃掉大餅,加上租金高漲下方租下多家旺區舖位,但生意沒有大增,業務錄得虧損,之後在自由行熱潮逐步消去下,生意下降,虧損更大,最終需收縮業務。
在經營不濟,一般股票專欄都很快會談賣盤,但一直有距離。雖在2014年曾談過,最後洽談終止。次年,大股東包銷供股,結果提升了股權。前主席在2016年辭任,他哥哥上任不到3個月亦離世,之後換成持股逾4%的非家族友好,距賣盤又像近了一步,但公司價值是多少呢?
根據資料,公司除存貨外,流動資產及可供出售投資略超過流動負債,但以保守計視作零。物業方面,位於中環的景福大廈是屬於大股東家族,而上市公司只持有位於紅磡的工廠單位及2個車位,價值約2,500萬元,較帳面值約60萬元多出不少。而在存貨方面,其價值以成本及變現值較低者決定,根據打聽所得,變現值有高估,甚低於成本值,約高估2億元。綜合來說,調整後景福資產值約5億元,加殼價7億元,即估計值12億元。
不過,其實賣盤距離在哪?其實大股東家族在1994年出售美麗華的資金已有33億元,況且景福大廈也所值不菲,所以錢只是小事,應是景福品牌能否活著。但炒他們的股,真是「好的哈薩克人」,簡稱「好哈人」。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