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估計若將全民派錢金額用作針對性派糖,行政費相等於6,000萬罐午餐肉。(資料圖片)
經過各路英雄連日來的大辯論後,會否全民派錢今日便會揭盅。可惜的是,對這議題財爺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早已一槌定音的表示「希望新一年度的預算案有較大針對性的分享措施」,他的網誌亦寫道:「關愛共享是這份預算案的另一主旋律。」換言之,政府應會有針對性的派糖措施而不會全民派錢。
政府不作全民派錢不出奇,針對性派糖更是近年政府常用的招數,神奇的是反對派錢的謬論歷久常新。其中一個謬論是派錢行政費用高昂,不少經常言論前後矛盾的政客和KOL更引用數據指上次派錢的行政費用「高達」一億元,以此引申派錢其實會浪費資源。
1億元看似是大數目,不過,我們要put things into perspective。相對於不分貧富派錢,大眾經常忽略的是,針對性派糖所帶來導致行為改變的隱性稅亦是社會成本之一。另外,理論上貧富全民派錢比針對性派糖更易於執行,因為講明是不分貧富,故此不用左申請右審查。
舉個例子,勞工團體便曾向立法會反映「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入息和資產審查繁複,「而現實上並非每一位家庭成員特別長者均願意作出申報和有能力作出清晰的申報,同時要審查散工過去一年工時及準確地點,造成行政費大增。」
不用社工的幫手填表申請,更不用花費政府官員的有寶貴時間作資格審查,全民派錢的人均行政費用又怎會高過針對性派糖?曾國平昨日在友報反駁八大反派錢謬論時便提到,用1億元就可以向全港成年人派6,000元,相等於行政費用只有0.27%。友欄Henryporter更曾翻看立法會文件,發現「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人均行政費用為派錢的40幾倍(即總津貼的11.55%)!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不是個別事件,我隨便翻查報道,便發現不少針對性派糖措施的行政費用十分之高。上年審計署報告便披露,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的使用率僅8%,行政費佔資助總額的18.8%。
另外,隨便翻查關愛基金的網頁,你便可以發現絕大部分其委員討論或支持的新援助項目的行政費都在4%至5%(關愛基金規定上限為5%),遠比派錢的行政費要高很多。
換句話說,假如財爺將全民派錢的金額以各項針對性派糖措施,來扶助特定有需要人士,其行政費(以5%計)約18億元,金額相等於6,000萬罐午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