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0-07-17 04:30:00
日報

香港存在目的是為了美元

分享: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資料圖片)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資料圖片)

有內地傳媒訪問我對於美國通過《香港自治法》看法,對香港有甚麼影響,以及有甚麼抵抗或反制措施等等。我說,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存在目的就是為了吸收外匯,否則它和內地其他城市沒有分別,先不去管當年的《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承諾,單單從經濟利益去看,如果沒有這重功能,倒不如直接收回香港,「一國一制」算了。


好了,當吸收外匯成為了大前提,在外匯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元,因此,香港吸納美元,也就是一個無法脫離的因素。因此,美國要對香港找麻煩,是絕對避不了,這是結構性問題。香港的定位和地位,只有一個,就是出售內地產品,如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收回外匯。簡單點說,它是內地的代理商,主要代理內地產品。這和新加坡有點不同,它是代理鄰近好幾個國家的產品。

adblk6


至於內地金融產品買家,主要是美國。所以事情也是很清楚,無論是產品,抑或是買家,任何一方面失去了,香港都完蛋了。雖然,我們還可以做其他國家的生意,但主要的客戶失去了,其他的小客戶,炒埋唔夠一碟,作用也不明顯。


至於那些禁止用SWIFT,甚至是禁止聯繫匯率,甚至是把美國國債債權取消等等的極端做法,有些人說不可行,但其實是絕對可行的,不過對美國的損害太大,就變成了不可行。


凡是戰爭,打擊對手的基本原理,就是自己有傷害,但對手受的傷比自己更重,這招數才有效。如果自己傷亡慘過對方,那麼這招數就不能出了。當把這戰術重點也計算上來,美國能用的招數也就不多了。因此,這並非技術上可行不可行的問題,而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只要對己方有利,所有法律上的技術都是可以克服的。看法律條文的人在我看來,都是笨蛋,不知道法律是為政治所用的工具。


香港最大問題,並非制度,而是人事,皆因金融體系內,太多的親美人士,因此不能以香港的利益、內地利益去看問題和做事情,故這並非制度上問題,而是人事上問題。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