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講黃色經濟圈,我在前幾天寫了一篇,意猶未盡,現在再寫一篇。
上篇我講出了,不同政治取向的人經營不同的經濟圈,在所多有,例如今日的伊斯蘭和以往的猶太人,均都自成經濟圈。所謂的「黃色經濟圈」,正是太陽之下無新鮮事,也並非甚麼特別的主意。
這事情的問題在於,黃色經濟圈的定義並不明確,直至現在,還是在討論階段,尚未形達成共識,更加未開始啟動,主要還是在飲食業,但這只佔了經濟比重的極小部分。
其定義的一個困難,就是究竟有多「黃色」,例如說,和內地有沒有交集,和藍色經濟圈有沒有交集,都是並不清楚的。當然,早已有人講了出來,和中國完全斷絕交易,是不可能的。
其實,成立一個獨立的經濟圈,目的究竟是恥與為伍,還是要戰勝對方?這兩者是必須搞清楚,才能決定採用甚麼策略。
如果是恥與為伍,那很簡單,不做警察/黑警生意,甚至連藍色人士的生意,也統統不做,在門口寫明謝絕就可以了。但如果要戰勝對方,那就是另一回事,另一策略了。
自成一個圈子,以戰勝圈外人,在所多有。例如說,共濟會是秘密組織,專門互相提攜自己人,由於別人不會排斥共濟會會員,他們本身也就有優勢,會員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更高的地位。於是,這些人又可以提攜新會員,周而復始,因而成就了優勢。
從數學上看,只要有51%的優勢,一直累積下去,也已經有很好的成果了。畢竟,賭場對賭徒的優勢,也不過在51%至52%之間。
如果黃色經濟圈要形成優勢,就要不排斥藍色的客人,更加要歡迎藍色的錢,愈多愈好。然而,在聘請員工方面,卻是專門請黃色的申請者,在消費方面,則是專門光顧黃店。如此一來,方能造成黃色經濟圈的優勢。這也是不少黃色人士專門賺內地錢的說法:我一邊賺你的錢,一邊反你,豈不是令你更氣、更吃虧嗎!
當然這也可以反過來看:現在在藍色/紅色企業已經把黃色僱員裁掉了,皆因現在是打殲滅戰,還用得著講温良恭儉讓嗎?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