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863計劃」 想到近日香港24名學者去信中央、成功爭取科研資金「過河」的安排。隔了30年歷史回望,環球科技大戰已經如火如荼,原來我們還未能解決資金問題,令人感嘆。香港貴為國際金融重鎮,是全中國最強融資平台,普遍讓人有科研資金不缺的想像,原來現實卻非如此,可想而知這條路並不好走。現時香港的科研機構及大學可參與內地的科創資助計劃,直接申請項目,讓資金跨境在港使用,香港一方可以牽頭主導,亦可採取合作模式,日後陸續會有更多同類措施出台,當然這未必表示香港一定可以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卻是很好的鼓勵,至少希望新一代可以在資金不缺,毋須瞻前顧後優勢下,脫離上一代急功好利有賺即走的炒賣文化。中國由最初抄襲大國發展下來,口口聲聲超英趕美,一場貿易口水戰就揭示了「芯片國產化」的虛妄,若不反思如何由量轉向質,及由著重產量擴張轉向尋求水平與效率的話,就很難會贏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