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7-12 04:30:55
日報

去日本旅行的心理準備

分享:
日本旅行

去日本旅行的心理準備

去日本旅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說出來就像「去銅鑼灣」般尋常。但首先,我這種出身不特別富裕的新市鎮屯門80後牛屎仔,18歲前都未坐過飛機(最遠應該是去中山),所以內心深處,或許還是有一種「能坐飛機真係難得」的心結。不過同時,我也覺得把「去旅行,尤其是去日本」當成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是簡單提升快樂的方法之一。

首先預約機票酒店,要盡量早一些,早好幾個月。人類的其中一個快樂來源就是因為有希望。假如你工作累了,你只要想到「捱埋佢,下個月去日本旅行喇」就能抒解壓力,都莫論能否提升工作效益,心情已經不一樣。然後,早點開始計劃一下行程。並非是要你很詳細,好像寫日程表的那種,而是輕輕的看看有甚麼餐廳想試,再預訂一兩間;計劃去幾個特定的地方,寫在行程上。計劃行程和預訂餐廳,預留自駕遊的車輛之類,不太難,卻又不是非常簡單(有時還是要填寫一堆資料),這種程度的麻煩正好,太難就辛苦,太易沒意思。因為這一點點的努力,就是「儀式感」了,你會覺得這個旅行是花過心思的,並不是「簡單一餐便飯啊,是要準備的」,滿足感又+1。

有時候試試站在港女的角度,才知道「儀式感」是好東西。上年七月,我跟一班小學同學登富士山,內心或者只是為了在山頂的一張合照(最後,因為當時我們意志力已經非常弱,又覺得太冷了,人人天光後急不及待下山,竟然忘記了在山上拍張大合照!)(不過我們又沒所謂),於是我早半年已經開始練跑準備,又買Gear又要Book山上小屋,出發前仲換埋手機!「我肯定自己死之前,回望自己一生,都會有我哋上富士山呢一幕。」我同學在回程後,是這樣總結的。

adblk6

把每一件事都加點「儀式感」,小心調節,不太多不太少,是一碗美味拉麵上的蔥花,原來可以是小確幸。不要在每件事後面加個「姐」字,「旅行姐」、「食飯姐」、「生日姐」……試試享受下準備的過程,期待的心態。時間很公平,每人一日只有24小時,但用甚麼心情,如何度過,自己還是可以多點把握。噢,說了這麼多,對了,下星期我又要去東京了,我讓自己期待了幾個月。 《黑紙》《100毛》《毛記電視》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