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24-07-05 07:30:00

對創新高質量發展元朗國家歷史文化遊的思考

分享:
元朗潘屋(又名:蔭華廬)

元朗潘屋(又名:蔭華廬)

特區政府鼓勵發展國家歷史文化遊及「香港無處不旅遊」。筆者以為,以元朗的資源特點為例,具有國家歷史文化遺跡與歷史建築遺跡及生態資源緊密相關、相融共生的特點。因此,如能就地取材,將歷史建築遺跡的保育及「活化」應用,以及生態遊緊密有機結合,多措並舉融合發展,或能對實現既定目標起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例如,「元朗潘屋」(又名:蔭華廬),其主人愛國華僑潘君勉先生早年輔助民主革命先驅,慷慨解囊為討袁籌集軍餉,資助留學日本的中國窮學生包括郭沫若等。孫中山先生曾作客潘君勉家,並親書「博愛」相贈。抗日戰爭時期,潘先生推動香港商界捐獻钜款支持抗戰,在香港購買西藥及醫療器材轉運內地抗日前線,更將兩名侄兒送到八路軍的抗日前線。中共領導人葉劍英、周恩來、左翼文化名人等都曾經在蔭華廬做客、避難、養傷及安頓家人。為答謝潘先生對抗戰的支援,八路軍辦事處多次寫信致電表示敬意:「諸僑胞忠誠愛國,累寄款項援助,不僅同人等萬分欽佩,益使我前線英勇將士為之感奮」。

值得一提的是,「元朗潘屋」這座有紅色故事的歷史遺跡,還是香港罕見的傳統客家建築群,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香港唯一被港英政府列為一級文物的民居。如今,這座佔地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600平方米,默默矗立元朗近一百年的古宅已淹沒在荒野之中,令人唏噓。

無獨有偶,位於元朗十八鄉的適盧及屏山鄉的山廈村,也是有紅色故事的歷史遺跡,曾是昔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根據地。兩條典型的客家古圍村都有近百年的歷史。山廈村張氏的始祖甚至可追溯到唐朝宰相張九齡,村內的祠堂、圍門、書室等建築還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和歷史建築。

Ad Block

綜觀香港國家歷史文化遊現狀,發展極不平衡。元朗的綜合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大,卻滯後於整體的發展速度。期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相關機構和業界加強合作,創新元朗旅遊發展模式,將歷史建築文物保育與「活化」應用緊密結合,讓沉默的歷史建築述說香港的歷史,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