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立體3D打印技術的臨床應用愈趨廣泛,技術亦見成熟。港大譚兆基金3D人體模型實驗室處理的3D打印病例數字,自2018年成立以來持續上升,目前每年處理病例約400宗,反映有關需求正不斷增加。
3D打印技術可精確地製造手術用具、組件及模型,醫生可透過骨骼模型進行術前評估,加深對患者病情或傷勢、骨骼結構、腫瘤與血管、神經線之間距離等細節的了解,更可具體清晰地向患者展示手術的程序。
至於3D打印的手術工具,則可幫助醫生進行矯形或關節更換手術,如現時治療肌腱撕裂症的「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術」,已普遍使用3D打印手術工具輔助,讓醫生可更精確地掌握在患者體內植入金屬的位置,手術成功率非常高,能有效減輕患者肩痛程度及恢復其活動能力。
在處理罕見骨疾病,如複雜的骨科腫瘤切除手術時,若市面上沒有現成和合適的金屬植入物,如胸骨、盆骨等骨骼部件,港大團隊可為病人度身訂製專屬的植入物,在本地生產,毋須從海外購入,省卻等待的時間,讓患者可及早接受手術治療。
總括而言,3D打印的臨床應用,好處在於能有效提高手術準確性、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失血及其他風險,達致更佳的治療和復康效果,客製化的植入物亦更切合患者的體格需要,讓手術更輕易地進行。
港大譚兆基金3D人體模型實驗室與瑪麗醫院合作,為本港提供3D打印臨床應用的設計和生產,支援公立和私家醫院的所有專科,又積極與海外大學合作,進一步提升本地團隊的3D打印技術,協助更多病人。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請你的醫生與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聯繫(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方欣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