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及BB無便便的幾個原因,有讀者追問,想了解更多關於BB排便問題,因此,今篇續篇會再寫詳細一點。
上次提及,BB沒有便便有兩大原因。一、BB體內並沒有便便需要排出;二、BB體內有便便,但未能成功排出。關於第二點,今次會更詳細解釋。
關於正常生理排便,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更好理解。先假設便便為一首船,船隻要通過河道,就必須乎合三個條件乎可順利通過。
- 河道乾枯,沒有水。大腸乾澀,可以因為進入腸臟的水分太少,亦可能因為大腸吸收水分太多。一般來說,前者較多見,因為小朋友不願飲水,上學一整天亦未有飲一口水,回家亦要大人再三提醒才喝水。進入腸臟的水分太少,便便自然乾澀難通。其次,腸臟內環境較差,大便停留在腸臟的時間過長,亦會令到大腸過分吸收大便內的水分,而致大便乾澀難通。而至便秘,大便乾硬大塊難排,排出時造時腸壁壓力,甚至肛裂疼痛,使BB排便意欲退卻。最後,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 BB氣不足,可能為大病過後、發燒、或感冒、Covid後,導致肺氣虛耗,無力排便。情況猶如老人家無氣力排便,腸臟蠕動頻率太低,難以令大便排出體外。此類BB除了排便出現問題,亦可留意平日活動,到公園遊玩時,會否跑兩跑就容易氣喘。
- 要考慮病理性腸堵塞,如腸疝、腸套疊。嚴重腸堵塞情況,甚至可以讓大便一直積蓄至胃部,嚴重影響食欲,亦會出現惡心欲嘔,腹痛,排虛汗等等情況。如果看診後用上通便藥物、甚或輕瀉藥亦未見效,就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看看小朋友腸臟有否出現任何異樣。
小朋友便秘於臨床上常見,及早求醫,避免小朋友養成習慣性便秘。
如有疑問,記得諮詢專業人士啦。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胡凱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