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站在鏡子前,光腳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雙腳並攏,腳踝相互靠緊,保持自然站立姿勢,然後從鏡中觀察自己雙膝蓋之間的距離。正常情況下,膝蓋應能夠自然靠攏或幾乎靠攏。但如果腳踝相互靠緊情況下,雙膝之間存在明顯的間隙,例如超過2至3隻手指的寬度,則表示閣下可能有膝內翻,即是俗稱的「O形腳」。這種現象在孩童成長過程中較為常見,但若成年後仍持續存在,則可能對關節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O形腳的成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包括基因影響和骨骼發育異常。後天因素則與不良姿勢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例如長時間翹腳、站姿不良、運動姿勢錯誤,甚至肥胖也會加劇膝關節的負擔,導致O形腳惡化。兒童時期缺乏維他命D也可能影響骨骼發育,形成O形腳。
若不加以矯正或改善,O形腳可以引致很多問題,例如:關節負荷不均從而增加罹患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走路重心不穩而引致體態與步態異常、腿部肌肉發展不平衡、下肢疲勞與運動能力下降、影響體態外觀等。要改善O形腳,應因應年齡、嚴重程度與成因採取不同方法。透過早期診斷與針對性治療,大部分患者可獲得顯著改善。如有疑慮,請諮詢專業物理治療師以制訂適合的治療計劃。
本會設有物理治療門診服務及水中物理治療課程。歡迎於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服務查看資料及預約服務,亦可致電2743 1702查詢治療及評估服務。
作者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王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