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8-08 06:00:00

中醫藥如何治療乙肝腎?

分享:

乙肝腎是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簡稱,即指乙肝病毒直接或間接誘發的腎病。


臨床上有乙型肝炎病史或乙肝病毒攜帶史等,在尿檢中發現蛋白尿或腎功能受損,須考慮本病。常見症狀可包括肝病和腎病的症狀。如:可見蛋白尿、血尿、腎功能受損及水腫、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中醫治療總體治療目標包括控制肝炎活動、控制病毒複製以及治療腎病。本病的病理特點為正虛與毒侵,屬於本虛標實。本虛多為氣陰不足、脾腎氣或陽虛、或肝腎不足;標實多為水濕、濕濁或濕熱瘀阻,或肝鬱氣滯。針對本虛,治以益氣養陰、健脾益腎、補益肝腎,方如生脈散、參芪地黃湯及腎氣丸等;針對標實,治以溫陽利水,化濕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及疏肝解鬱理氣,方可選茵陳湯、茵陳五苓散等。另根據辨病原則,也可在辨證基礎上選用白花蛇舌草、半邊蓮、七葉一枝花及黃芪、女貞子、淫羊藿等分別針對肝炎病毒及免疫功能情況。


飲食調護對於乙肝腎頗為重要。平時宜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忌辛辣、肥膩、厚味之品,戒煙酒等。有高血壓、水腫者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並注意休息,適當運動,避免勞累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徐大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