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專利權一般有十多年的期限,屆滿後其他藥廠可合法製造「仿製藥」(generic drugs) 加入競爭;「仿製藥」的賣價錢會較便宜,而藥效和副作用一般與原廠藥相仿,但小心個別配方的純度跟正廠藥或有差異。
「仿製藥」加入競爭,不利大藥廠賺錢,但可造福病者,使更多病人受惠。近年有不少熱賣藥物的專利權陸續到期,將會對藥品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skin andsoft tissue infection) 大多由「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引起,傳統「盤尼西林」(Penicillins) 一般無效,「鄰氯青黴素」(cloxacillin) 或對部分「葡萄球菌」有效,「耐藥」(drug resistance) 情況乃嚴重問題。
二十多年前,對付具耐藥性的「金黃葡萄球菌」有一定難度,「萬古黴素」(vancomycin) 可說是當年唯一選擇,但其藥價非常昂貴,乃眾多抗生素之冠;萬古黴素的專利權過後,藥價大幅下降,引致醫生大量使用萬古黴素,因而產生不少對萬古黴素有耐藥性的細菌出現,包括「葡萄球菌」及「大腸球菌」(Enterococci),真不知是禍是褔。
「伊馬替尼」(Imatinib) 乃第一代專門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的標靶藥物,療效顯著,可取代骨髓移植手術,但病者需要長期服用,而且藥價不菲,每月需要超過兩萬元。「伊馬替尼」專利權屆滿,多間藥廠推出仿製藥,藥價下降超過一半。
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新的選擇,第二代標靶藥包括「尼羅替尼」(Nilotinib)及 「達沙替尼」(Dasatinib),療效更佳,但藥價仍高,每月藥費近三萬元;相信要等專利期過後,有仿製藥出現,藥價才有下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