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巴士上一位滿臉倦容,一手辦公袋、一手母乳泵袋的女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敬佩像她這樣產後旋即工作的媽媽。產後媽媽對初生嬰兒的牽掛無以言諭,同時上班使她們身心更加疲勞。在種種壓力和生活模式巨變下堅持母乳餵哺,更是個非人考驗。
產後媽媽欲全心全意照顧嬰兒,卻要同時面對職場壓力的無奈和無助也許連最親近的丈夫也不能感同身受。尤其那些懷孕前事業順利,產後卻要待在家中「坐月」而暫不能享受工作成就的媽媽,容易捱出「產後抑鬱症」。有些媽媽更會把自己貶成「乳牛」看待,失去自我意識,整天僅理會「餵奶」,心情變得忐忑不安、起伏無常。此外,由於初生嬰兒仍在學習正確地吸吮人奶,導致大部份媽媽在初次餵哺母乳時,也會經歷乳頭出血、乳房發炎、乳腺淤塞,甚至發燒痛症等症狀。餵哺母乳是如此含辛茹苦,媽媽們需要我們的包容和體諒。
另一方面,近年流行起的母乳餵哺文化也難辭其咎。現時不論醫院、電視、電台、社交網站也宣傳和鼓吹餵哺母乳,對媽媽實在是種無形壓力。縱使母乳能為嬰孩提供很多獨有營養,精神開朗的母親對嬰孩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更為重要。曾經有媽媽因奶量不足患上抑鬱,怕供應不及孩兒迅速成長的食糧,而產生「鑽牛角尖」的傾向,需接受精神輔導,亦可惜地錯過許多嬰孩成長珍貴的時光。其實,現時有些富經驗的母乳餵哺輔助員,可上門授於饍食餐單來增加媽媽的奶量、用手指或機器來為媽媽按摩乳線來刺激奶流量,並指導媽媽和嬰兒
餵哺吸吮的正確姿勢。媽媽可嘗試把餵哺母乳時所面對的壓力和問題,交給這些輔助員,減輕獨力面對的壓力。媽媽可亦坦誠地與家庭醫生商討垂詢,讓家庭醫生就母乳餵哺時所遇到的問題作適當的分析,診斷,提供意見並轉介有相關經驗的母乳餵哺輔助員。
需知我們很多沒有吃母乳的,長大後也十分聰明健康精叻。媽媽們決不要因為母乳餵哺所帶來的困擾而危害自己的整體健康。
醫生爸爸現歡迎各方的意見或關於病症的垂詢,讀者可把希望了解的問題電郵至Dr.Alan Wong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