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03 04:29:50
日報

入急症室要撳危急掣

分享:
入急症室要撳危急掣

入急症室要撳危急掣

研究發現,急症室加價減少急症室使用,卻沒有增加公立醫院的死亡率。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有基層市民批評加幅太驚人,醫療費「減免機制」手續亦複雜難申請,因此改革可能阻礙基層求醫意欲。美國的經驗,我在《21世紀價值健康投資》一書中便解釋過:

「早在1966年創立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主要為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提供醫療保險……經濟學者利用美國人65歲後全民醫保的制度,比較64歲與65歲醫療消費及健康狀況,整體醫院入住率在踏入65歲後顯著增加(包括因輕微心臟問題而入院取藥的),而原本傾向缺乏個人醫保的弱勢族群受保後,看醫生和入醫院的次數增加更為明顯,其餘族群在入院進行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和心臟搭橋手術亦有所增加。比較64歲與65歲的急症病人,研究更發現多得聯邦醫療保險,後者比前者的死亡率大減。」

adblk6

另外,聯邦醫療保險亦擴大了長者市場的規模,尤其D部分在2006年生效之後,醫保涵蓋伸延至自身給藥的處方藥費用,受惠的老人病處方藥(例如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研發投資大增。倒轉過來,醫管局推動收費改革,加價影響市民健康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每年千億開支的醫管局卻強調今次改革的五大原則:(一)承擔不減——改革所得全數投放公營醫療;(二)能者共付,輕症共付——擴展提升共付機制;(三)有加有減——加強貧、急、重、危疾病人保障,減少浪費;(四)高度資助——維持九成整體公營資助率;(五)循序漸進——5年內達致目標。好好守得住在這5大原則,公立醫院加價便不會影響港人健康嗎?原來,一篇名為《Emergency Department Use Across Income Groups Following an Increase in Cost-Sharing》的研究分析了2017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由100元上調至180元的影響,研究發現,當年80元的急症室收費加幅,有效降低非緊急(-8.9%)以及緊急(-5.9%)的急症室使用。在危急的急症室使用沒有明顯改變(-0.6%)的情況下,急症室的整體使用減少了8%,危急而需要住院的病人亦減少了5.7%。值得關注的是,緊急但非危急的低收入地區病人減少急症室使用所受的影響,以及醫療費用上升對他們生活質素所造成的改變。前者,80元的收費加幅未有增加公立醫院的死亡率,低收入地區病人的公立醫院門診部使用卻有所上升。於是,這次急症室收費大幅增加至400元,在「能者共付,輕症共付」的原則下,監管成本上升是難免的,非危急的急症室使用預計將進一步下降,而門診部使用亦預計將有所上升。

然而,即使公立醫院的死亡率維持不變,個別病人家庭的生活質素又可以隨經濟負擔增加而維持不變嗎?估計這些病人家庭的額外經濟負擔將為政府帶來每年30億元收入,卻仍不足以彌補因加煙稅助長私煙而導致煙稅收入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