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芸芸眾多病症中,肩周炎也許是擁有最多別名的骨科疾病,而每個名字都在形容它的特徵。它的病理學名為黏連性肩關節滑囊炎。當肩關節囊發炎及纖維化,關節液便會減少,引致黏連而影響活動。此外,它平均在50歲左右發病,故此亦被稱為「五十肩」。而另一名稱「冰封肩」(Frozen Shoulder),則貼切地形容它的症狀。原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封肩分為三個階段:疼痛期、凝固期和融冰期。在最初的疼痛期,患者只感到肩部隱隱作痛,往往會以為是關節勞損而決定「由它吧」(Let It Go)。直至踏入凝固期,痛楚雖然略為減少,但卻出現僵硬,不論是穿衣服或女士扣胸圍等簡單動作,都感到困難重重。凝固期可維持數月至一年,最後恍似冬去春來,冰封肩開始「融化」。
冰封肩的成因不明,但與肩部退化性疾病和創傷後減少活動有關。近兩成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患上冰封肩,甚至同時影響雙膊。治療方面,透過非類固醇消炎藥和物理治療,痛楚和僵硬都得以改善。倘若進展緩慢,則可注射類固醇於肩關節內,以紓緩炎症。至於嚴重的冰封肩,便需要以手術將關節囊拉鬆,並在關節鏡下鬆解黏連。
如想冰封肩早日解凍,便不可因怕痛而減少肩關節活動和物理治療。「Let It Go」的被動心態,只會令患者的肩關節,遇上一段難忘的「冰雪奇緣」!

(圖片由物理治療師鄒尚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