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珍是一個非常「勤力」的媽媽,無論任何大小的家長講座,她也會抽空出席,還特地買了一本筆記本,來記錄每一個講座的內容,有時候更要求丈夫出席,一起學習如何做一位稱職的家長。
「我開始有點迷糊了。在講座中,A博士說我們做父母的要放手,給孩子多點空間,不要迫得他們太緊,但剛聽過的講座,B校長卻說要給孩子定立法規,不能任他們的想法而行。我也不知道要跟從誰的想法?」小珍說。
這確是不容易的問題,每個專家的說法也有他的道理,但意見卻又像有點矛盾,作為家長的小珍有這樣的困惑也不出奇。
「每個講座也有很多的Dos & Don't ,父母要一一做到真的不容易。」小珍說來也有點氣餒。
假如只跟從所有的Dos & Don't,便能做個成功的父母,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就像考試一樣,答中便有分數,只要努力一點,不難成為狀元父母。但每個家庭的組合、家庭的結構,甚至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是獨特的,而雙方的互動也產生著不同的效果,單單只抽出講座重點,套入自己的家庭,來了解及改變家庭關係,相信無論多努力的父母,也不會得到好成績。
小珍說:「專家說要我多鼓勵女兒,不要說負面的說話,但我真的做不到。明明已溫習了,默書也不合格,我怎可以還滿心歡喜說好話?而丈夫卻不斷玩手機,漠不關心似的。」
除了聽講座,或許要改變家庭關係,小珍要先了解究竟她們一家三口是一個怎樣的家,父母的關係如何?孩子對父母的關係敏感嗎?小珍與丈夫是如何管教女兒的?……
相信要進一步明白自己的家庭最需要的是甚麼,必先從了解家庭關係開始呢!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