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心房顫動非常普遍,一般青壯年人士都會「直覺地」認為此乃「老人病」,跟自己無關,但陳先生的故事卻告訴我們,這想法大錯特錯。
四十多歲的陳先生身高五呎半,但體重高達220磅,在醫學角度看來,他屬於嚴重肥胖,有輕微高血糖的情況。早前,他突然眼前一黑昏倒,被緊急送院,醫生診症後,確診他患有心房顫動,心臟血液凝固,形成血塊,引發小中風。醫生為他進行體內電擊,以糾正其心跳。
一開始,他完全不肯接受,認定醫生「斷錯症」,直指自己年紀不大,不可能患上心房顫動。後來,醫護人員向他細細解釋,肥胖是心房顫動的重要風險因素,他才慢慢接受。
事實上,歐洲最新研究指出,肥胖人士較易患上心房顫動,而有趣的是,當肥胖人士成功減重,心房顫動便不易復發。因此,要幫助陳先生,服用新一代薄血藥物以預防心血塊形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令他立下決心減肥。醫療團隊特別為他制定減肥計劃,而陳先生也相當「聽話」,在9個月內減去數十磅,令體重回落至180磅。雖然仍未達致標準身型,但已進步不少,其心房顫動病情亦得到控制。
其實,任何疾病均是預防勝於治療,肥胖是可改變因素,市民更應積極控制體重,以防心房顫動「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