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連」是一種常見於盆腔或腹部婦產科手術後的症狀,指患者身體組織因為傷口或手術時造成的創傷,在愈合過程中,與身體其他組織出現不正常的纖維黏連。有研究指,在術後出現黏連情況的患者比例,可達55%至100%(以子宮肌瘤手術為例,若肌瘤位於子宮後方,則其出現沾黏的風險,亦可達50%至90%。)
不同程度黏連所引起的症狀,可包括腸塞、經痛、不孕、宮外孕、流產以至女性在性行為時感到疼痛等。為確定盆腔疼痛或生育問題是否由黏連引起,醫生可使用腹腔鏡檢查。這是一項利用腹腔鏡檢查腹腔及骨盆結構的檢查手術。
醫生在婦產科手術時的熟練程度、如何減少出血、及早止血、以至是否使用適當的「黏連屏障」等,都是一系列直接影響黏連風險程度高低的指標。
過往,治療黏連的唯一途徑是用外科手術將它們清除或分離,該手術稱為「黏連分離術」。手術可清除疤痕組織,將黏連一起的器官重新分離。有研究顯示,盆腔疼痛和嚴重黏連的患者,經過黏連分離手術後,症狀可大大減輕。
現時,除了這項手術外,醫生亦可主動預防黏連。舉例,在婦科手術過程中,可於器官傷口,放置一層防止沾黏的隔離膜,令一些有較高沾黏機會的器官與組織,在手術後可繼續保持完整及分離狀態。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