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質十分重要,是構成和修補細胞組織的材料,亦是酶、荷爾蒙、抗體的成分,還可提供能量。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9種是人體不能製造的,必須從膳食中獲得的「必需氨基酸」,其餘11種則是人體可製造的「非必需氨基酸」。膳食中,所有動物性食物,即肉類(如:豬、牛、雞、魚等)、蛋、奶及其製品,都含有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故稱為「完全蛋白質」。可是,所有素食者都不吃肉類,部分甚至連蛋或奶都不吃,豈不是不能攝取所有「必需氨基酸」?非也!
的確,除大豆及其製品外,其他植物性食物,如乾豆、榖物、堅果種子等,都缺乏至少一種「必需氨基酸」或其含量很少,故稱為「不完全蛋白質」。例如賴氨酸和甲硫氨酸是「必需氨基酸」,榖物中含較多甲硫氨酸,但賴氨酸不足,相反,乾豆中含較多賴氨酸,但甲硫氨酸不足,所以,如可在同一天內進食到榖物和乾豆(如糙米飯和紅腰豆),便能「互補」,為身體提供充足的「必需氨基酸」。簡單來說,就算只吃「不完全蛋白質」,只要全日進食多樣化便能「互補」當中各自缺乏的氨基酸,同樣可獲得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
作者為香港營養學會健康促進小組成員黃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