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提供)
女兒在學校的表現一直也很不錯,最近老師卻來電跟媽媽說女兒上課不專心,常常發白日夢。媽媽回家問女兒發生甚麼事,無論怎樣問,也問不出半句話來。
爸爸時常外出工作,偶爾才回家吃晚飯,今天卻因女兒的事,也提早回家。回到家,女兒又像沒事般,談談學校發生的事,也避談自己上課不專心。
持續差不多三個月,沒有任何改變,結果我跟這孩子作第一次的會面。問孩子知不知道為甚麼我們要見面,10歲的女兒說:「老師說我上課不專心,他們找不到原因,所以要我來這裡。」這孩子説話很有條理,我也不放過機會繼續問她,那她同意老師的觀察嗎?她說:「有時同意,有時不同意,我又不是每天也是這樣。」那何時才會出現不專心?女孩説:「多數是星期四、五。」為甚麼?「唉,我擔心星期六、日,不知如何安排。」女孩看見我不明白的樣子便說:「你知道嗎?爸爸只會約我去街,我知道媽媽很想見到爸爸,我便要安排三人一起去吃飯,吃飯的時候,他們又不出聲,媽媽不開心,爸爸也不開心,最後我只好不停說話,累死了。」
父母聽到女兒這樣說,不知如何是好。媽媽說:「我那有不開心?」女兒説:「你大叫大喊,又笑又跳。」爸爸說:「我們沒有問題,只是工作忙碌。」女孩說:「那為何你只約我而不跟媽媽去拍拖?」
父母不知道,當敏感的孩子感到父母關係緊張,便會不安,而不期然也投入父母當中,做個中間人的角色,製造機會,像美滿家庭般生活。父母愈不處理雙方的矛盾,孩子便愈感到不安心,而愈希望拉攏父母關係,更愈覺無助。
在這樣的不安中,孩子又怎可能專心上課呢?女孩説:「我一直只是因為自己做錯事而不開心,今次卻是為別人的事而不開心,我唔知點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