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會掀起一輪赤足鞋(barefoot shoe wear)的熱潮。此鞋款主張減少對足部的「干預」,從而凸顯足部結構的特性、功能,間接改善身體姿態。
足部對身體有四大作用:支撐身體重量、適應崎嶇不平的地面、足弓的升降有助吸震和協助腳掌推進。
赤足鞋設計理念上的好處:鞋的內籠較為寬闊,可以讓足部的小關節有足夠靈活度;增強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減少對鞋款外在承托力的依賴;步行時鼓勵腳中及前掌的受力;加強下肢其餘肌肉鏈的力量及本體感覺。
若果不當或過分使用,赤足鞋亦有可能為足部帶來傷害,包括鞋底缺乏軟熟的物料作緩衝,有機會引發下肢痛症。對於本身患有足底筋膜炎或嚴重扁平足的用家來說,可能會令足底的筋膜或舟骨更加受壓,加劇痛楚。
有見及此,筆者建議大家跟隨以下四大原則,挑選適合自己的鞋款:鞋杯軟硬度適中,不會容易變形;鞋中足部分要有充足的彈性,為用家行走崎嶇路時作緩衝;鞋的折點位於「波子骨」:行走時區分前掌和中足部分,協助推進;鞋頭寬闊:減少對兩側腳趾摩擦及擠逼。
筆者希望透過此文章的介紹讓讀者了解到足部的功能及不同鞋款對其的影響,為自己物色一對「好睇又好使」的鞋。
作者為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委員趙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