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乾燥](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14-7_4.jpg.webp?itok=TZaw98IZ×tamp=1739321547)
皮膚乾癢痛 中醫從內而治
冬天天氣乾爽,皮膚容易出現乾燥、痕癢、脫屑等問題,輕則塗抹潤膚膏乾癢自止,重則外用無效、皮膚皸裂、疼痛難忍。究竟為何冬天皮膚總是問題多多?中醫又能如何治療?
皮膚就如一片田野,當泥土中的水分充足,植被能生;但當表面水分流失,加上空氣濕度不足,冽風吹撫,表土受損,漸傷下層。秋季在五行中屬金,主氣為燥,燥邪易傷人體津液;肺在五臟中亦屬金,肺主皮毛,喜潤而惡燥。肅殺之秋,燥傷肺津,肌膚失潤,故立秋後多見皮膚乾燥、痕癢和脫屑。若秋燥沒有及時處理,再加上體質、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因素,使人體陰液愈感不足,甚至傷及陰血,導致肌膚失養,冬季更可見皸裂疼痛。
若津傷屬淺,外用藥膏確能止癢,但津傷已深,則需要從本而治。中醫治療秋冬多發的皮膚乾癢一般以滋陰養血潤燥為主,日常湯水中可以加入沙參、玉竹、麥冬、雪梨等養陰生津之品,亦應避免進食過多辛燥炙煿之品,如煎炸食物、羊肉等,以免進一步損傷津液。
除了飲食調養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必不可缺:
1. 洗澡應避免時間過長、次數過多、水温過高,可使用温和、弱酸性的沐浴產品;
2. 洗澡後可適時塗抹潤膚膏;
3. 秋冬宜穿著棉質鬆身長袖衣物,避免皮膚摩擦及長期暴露於冷風中;
4. 定時補充足夠水分;
5. 避免熬夜。
秋冬的皮膚乾癢問題雖多歸因於陰津不足,血虛風動,但並不局限於此,亦可與濕、熱、毒相關。因此,欲從本解決皮膚問題,建議找尋合資格的中醫師詳細施治。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朱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