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47-3_0.jpg.webp?itok=24KURdlg×tamp=1739926203)
看得到的習慣
人類是有習性的動物,我們的習慣決定了我們過怎麼樣的生活。小時候,媽媽叮囑我們洗好手才吃飯,放學後要先把功課做好等;長大後,你會發現絕大部分人的行為模式,都是跟隨小時候的習慣而不斷重複。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部門裡有一位印籍教授。教授後來舉家搬遷,偶然一次回港相約聚舊。教授提議去他最愛的那家連鎖快餐店,點了他這麼多年來都只點的一款早餐,滋滋然地吃了起來。我笑著問他:「教授,這麼多年了,為甚麼你都不轉轉口味,試一下旁邊新開的餐廳呢?」
「阿甘,你太年輕了!等你再老一點,就會明白到習慣是怎麼的一回事。」說了又好像沒解釋,或許這就是智者才能做得到的事。
視力原來也是一種習慣。近視的中年人習慣脫下眼鏡看近的事物,習慣出門帶眼鏡看遠物。相反遠視的人看近時要帶眼鏡,在外則不用。久而久之,物理上的需要形成了一種習慣。懂得這個心理之後,對於處理白內障也能派上用場。
香港公立醫院提供幾乎免費的白內障手術,當中亦括免了人工晶體的費用(早年是要自費的)。由於是單焦距的人工晶體,病人可以和醫生商討術後的大約度數。常見選擇包括接近零度(看遠為主,看近需佩戴老花眼鏡),或做剩一定程度的近視(例如175至250度,視乎病人的閱讀距離),用來抵銷老花。
許多病人都被這突然其來的問題征服了,不知道如何決擇,便請求醫生作主。但礙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這道考題確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那麼你再問,除了零度和近視之外,難道就沒有第三第四選擇嗎?答案是有的。在私營醫療市場,病人能選擇多焦距的鏡片,同時具有遠和近的焦點。另外,病人亦可選擇單視覺療法(monovision),將一隻眼睛焦點設為遠方,另一隻設為近,也是克服老花的一種方法。總而言之,每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病人應根據個人的用眼習慣來作考慮,醫生便更容易替你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