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02-13 06:00:00

針灸治療輕度認知障礙

分享:

輕度認知障礙是指介乎正常衰老和癡呆之間的一種不穩定的過渡狀態,也可以認為是正常老化退化至老年癡呆症的一種過渡階段,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伴(或不伴)其他認知功能損害。
 

輕度認知障礙引起的原因很多,而從中醫的角度認為輕度認知障礙有很多證型,從大的方面來說有虛有實,也有虛實夾雜。虛多為心、肝、脾、腎虧虛為主,可能為一臟虧虛,也可能為多臟虧虛;實多為氣滯血瘀、痰濁阻竅或肝鬱、火熱等為主;虛實夾雜常見於本虛標實為主。中醫在辨證分型的情況下常採取中藥和(或)針灸治療。

輕度認知障礙雖然有很多證型,但有一個共性就是腦功能受到損害,所以在針灸治療時以醒腦開竅為基本原則,臨床多以頭部取穴為主,常選用四神針、腦三針、智三針、顳三針、定神針等,對於具體證型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調節臟腑,補虛瀉實治療,常選用穴位有人中、風府、風池、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關元、內關、神門、足三里、豐隆、三陰交、懸鐘、太溪、照海、太沖等。

中醫典籍《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中提出「上工治未病」告訴我們對於任何疾病最好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年有約15%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癡呆)是癡呆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而輕度認知障礙則是老年性癡呆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對於輕度認知障礙來說早發現,早治療顯為得尤為關鍵。

​​​​​​​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作者為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周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