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2-03 06:00:00

雞年說雞

分享:

雞,自古以來被視為食之上品。
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公雞屬陽,溫補作用比母雞大,現代研究發現雄雞的蛋白質含量較母雞為高。由於公雞含有雄激素,對男士腎陽不足所導致的小便頻密、精少精冷等有輔助療效。
雄激素又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授乳媽媽產後進補時,應選用公雞,這樣不但能增加奶汁,也可以令奶水脂肪量較低,避免乳兒出現脂性腹瀉。
公雞是溫熱性的食物,故熱性疾病,例如發燒咽痛、關節紅腫熱痛、皮膚瘡熱毒、各種炎症、體弱虛火,或癌症病人尤其放化療後,皆不宜進食公雞。
烏雞,亦即烏骨雞或稱竹絲雞,相對補而不燥。久病素體虛,或因虛不孕不育的男女,只需簡單地取烏雞半隻,男選雌女用雄,加薑、蔥、清水炖至雞肉嫩熟,食之可補身養精。
雞的不同部分各有功效,其中雞頭、雞翅,雞爪主風動,凡有痰熱、高血壓、高血脂和中風的病人,亦應少食。
雞內金,是雞的砂囊內壁,即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中醫講究以形補形,故常用它來治療小兒食欲不振及成人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雞內金經曬乾、炒酥或磨粉的雞內金,完全沒難食的藥味,可直接用來煲湯煮粥。
雞內金又能活血化瘀,近年研究發現它能治療乳腺增生、動脉粥樣硬化、三高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