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8-01-19 06:00:00

《不能說的故事》 慷慨陳詞

分享:

近年韓國電影慣用的方法,是將兩種不同類型放到同一部電影中,於是電影的中段會有個重大的轉折,最常見的是由喜劇轉變成其他片種。


《不能說的故事》表面上是齣胡鬧喜劇,導演金賢錫創造了一位人見人怕,喜歡甚麼事也向政府部門投訴的「怪婆婆」羅玉芬(羅文姬飾),20年來提交逾8000宗投訴。當地政府職員都設法迴避她,及冷處理的雜項投訴。

偏偏初來報到的九級公務員朴民材(李帝勳飾),不知就裡,一切按本子辦事,雖然態度冷淡,但總算有人會認真「處理」羅婆婆的投訴,因此羅對他萌生好感。羅婆婆雖然橫蠻,但其實有一顆慈祥的心,她裝作硬朗,是和她過往經歷有關,但羅婆婆絕口不提過去,她只有一位知心好友,好友因年老患上腦退化症,漸漸好友記不起事情,但她近年努力學習英語,是為了在一國際場合中作出直接的控訴。

羅婆婆與好友同病相憐,決定代替她完成心願,於是要惡補英語,坊間的英語學校課程均不符合她的要求。羅婆婆決定懇求曾經留學外國的朴民材教她英語,兩人因此培養出深厚友情,當朴民材知道羅婆婆努力學英語的目的,大為震驚及感動——原來羅婆婆在日本侵略時期,與好友被迫做「慰安婦」,她決定到華盛頓出席聽證會,親口以英語陳詞,要求日本道歉及賠償。

adblk6


極端處理劇情
金賢錫用了兩種極端的手法來處理前後兩部分劇情,開始時非常卡通化,除了交代羅婆婆有位英語不俗的好友外,對後半的「爆炸性」劇情並沒有伏線,中段朴民材因為弟弟的關係,對羅婆婆印象改觀,電影進入下半場,導演卻極度放大悲情來催淚,「慰安婦」的真相揭露,街坊對羅婆婆的態度戲劇性地改變,其實也沒有必要。

全片的高潮戲,發生在美國的聽證會上,導演更加失控,加強煽情的力量,其中穿插日本代表質疑羅婆婆的慰安婦身份,而韓國官民多方奔走找證據,最後羅婆婆用「身體」作證……已顯得導演無所不用其極,再來是羅婆婆的慷慨陳詞,配上「樣板化」的議員覺醒,紛紛會後向婆婆致歉,也是拍得差勁,但金賢錫還未肯罷休,再加一幕姊弟重逢,抱頭痛哭,恍如隔世。

話雖如此,《不能說的故事》有很多用力過度的地方,但不得不尊重韓國人,韓國電影敢於面對歷史的傷口(如近年《逆權司機》及《1987》),仗義執言;對於政府犯過的錯,勇於承認和反思,汲取歷史教訓。相對於「鄰近國家」,基於一些有體面的理由,嚴禁民間關於「慰安婦」維權行動,滅絕所有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