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第一印象太好,我們對法國導演法蘭索瓦奧桑 (François Ozon)向來有著極大的包容性,無論他的作品拍得有多平庸多不濟,每次他有新作時,我們還是會期待他能帶給我們驚喜。
今次其新作《以恩寵之名》帶給我們最大的驚喜,就是他全片竟然採取平實得驚人的作風來呈現此電影,將其個人風格全然掩蓋,令觀眾在觀影期間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在看奧桑的電影。再一次,為觀眾帶來另類驚喜。加上原本神父性侵男童案,在歐洲也頗為普遍,本來已見慣不怪的事件,再以寫實手法呈現,讓觀眾以港台節目的形式來接收這類事件的細節,應該更能接地氣地簡單直接去接收戲中訊息。

最平實的驚喜
原本最離經叛道的導演奧桑,拿著這個神父性侵男童題材在手,以最平實中肯的姿態去拍攝被性侵的受害者成長後的心靈創傷,有著不一樣的平實驚喜。電影故事乃改編自法國轟動一時的真人真事神父性侵案,最無奈是事實到最後,神父仍然能夠逍遙法外,當現實還未能為受害者平反之時,電影也採取了非常中庸之道去陳述事件,因此未有像韓國電影《無聲吶喊》般歇斯底里地希望可以為小童作出平反。或許因為成長都有罪,當你已經長大成人之時,孩童時受過任何不公平待遇,也因為時間的洗禮而無法得到合理的平反。似乎,成為大人這件事本身已經是罪過。戲中不少受害者也會被人質疑為何當初發生事故的時候未有說出口?因為太多事情在發生的一刻,是難以啟齒的,不是甚麼心中有鬼之類,而是根本未能理解事實的全部,也未能對事情作出全面的分析,於是在成長後;當你懂得分析後;當你思想作出改變後,對同一事件的矛盾程度似乎更深。

另類性侵角度
電影以三位不同受害人的成長經歷作為主軸,表現出不同的創傷後反應。當中以法國凱撒獎影帝史旺亞勞德在戲中的表現最為入肉,全然展現出殘缺人格,從眼神到肢體動作也交足戲,完全能感受到兒時的性侵事故,對他的成長有著多大的影響。表面上似是沒事,但情緒卻極容易受到波動,而且在他整個人生的情感處理上亦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性侵事件對受害者的陳述,透過平日他們的生活細節,全然表露出事件對他們有著多震撼性的影響。電影恍似冷靜無聲,其實振振有詞,以殘缺的身軀,作另類的性侵後遺症陳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