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威尼斯金獅獎,再分別奪得金球獎、美國導演工會(DGA)及美國製片人工會(PGA)的最佳導演獎及最佳電影獎,趙婷新作《浪跡天地》(Nomadland)聲勢一時無兩,劍指奧斯卡,可說未上映先轟動。
這麼一齣小製作,預算只有500萬美元(不到4,000萬港元),攝製團隊只有共27人,他們穿越7個州份拍攝,使用極其簡便的器材──電影攝影師Joshua James Richards(趙婷同居男友)說,有天Joel Coen來探班(即著名導演高安兄弟之一,他是本片女主角法蘭絲麥杜曼Frances McDormand丈夫),看到他正用一個C形支架(C Stand)加一個小的LED燈拍攝,Joshua笑說:「這是我最大的一支燈了!」戲中絕大部分使用自然光拍攝,省了燈光設備的錢,但拍攝上就要聽天由人,再兩部數碼攝影機拍攝,加一個民用的穩定器。這種規模的設備,只是拍攝YouTube製作的規模,但它的水平,卻在挑戰整個歐美的電影最高水平,點解?


監與導 一拍即合
這可以由兩方面去理解,一是題材,近年荷李活充斥超級英雄題材,全世界鬧劇本荒,沒人敢投資巨額拍攝新鮮題材。甚至有種聲音,說某些超級英雄電影(例:《黑豹》)可以挑戰奧斯卡最佳電影云云。另一方面,面對其他媒體挑戰,電影也喪失了從前前衛尖峰的角色,在社會問題上站到最前,提出詰問,《浪跡天地》走到西部,拍最真實的社會問題,而使用的手法,真假混用,令人驚嘆。
我們回去看電影的誕生:2017年,法蘭絲麥杜曼新片《廣告牌殺人事件》上映,朋友推介她讀女記者Jessica Bruder撰寫的報告文學《游牧人生》,書中談到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批又一批的中老年人失去工作,為了省錢,不住屋裡,他們每人開一輛小車,隨著不同月份有不同的零工,穿州過省的打工去,當中有Amazon包裝工、有國家公園維護工作、有清潔、也有摘甜菜田。麥杜曼讀後大為感動,與拍檔購下書本的電影版權,此時有朋友推介她看趙婷新片《再生騎士》(The Rider),她一看,電影剛好寫西部一個受傷牛仔的故事,調子與她要相當合適。二人在2018年碰面談合作,一拍即合。電影由法蘭絲麥杜曼親自監製。



獻給不得不離開的人
要改編電影,趙婷發現書中記載的是一整個年代的中老年人,卻少了一個中心人物,她跟各人相處、聆聽,終於創作了Fern這個人物,Fern年約60歲,丈夫幾年前因病去世,二人本來居住在一個叫Empire的小鎮,在當地石礦工場工作,但工場後來全面關閉,她只好離去。開着一輛破舊Van仔的她,加入了游牧大軍。
趙婷說自己貪心,她讀書中人物,都很有趣,結果除了麥杜曼及演Dave的David Strathairn是職業演員,戲中大部分都是素人演員,例如書中的Linda May老婆婆就演Linda May,Swankie老婆婆就演Swankie,她們說著跟書中幾乎一樣的對白,身世卻改掉一點點。趙婷這種職業/非職業演員混合使用,真假並置的混合(Hybird)拍攝手法,既提高電影真實性,又毋須訓練他們演戲,戲中很多場面,恍如紀錄片段,真實細緻,同時省下大量製作費。
戲前半介紹現象,下半開始寫回Fern的人生,開著小車到處打工,其實車一壞她沒錢修,要回家跟姐妹借錢。Fern不是沒有停下來的機會,後來她遇上Dave,他自己也是游牧族,但兒子請他回家一同生活,Dave提出你也可以同來。Fern住了一晚,這裡溫暖幸福,但她還是念着那個患病突然離世的丈夫,她辦不到,天一亮自己獨自離去。對她來說,今後在路上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