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媽媽!》這部電影有著名導演及演員,預告片感覺驚慄,乍看是一部娛樂性豐富的電影。然而電影早前在威尼斯電影節參展的業界優先場,供買片方及傳媒人觀看之後,完場的一刻竟換來了被「噓」的待遇。
本來國際影展就想打算看些不一樣的、平常看不到的、不是大眾口味卻又具有觀賞價值的電影,而這部電影老老實實是全中以上所說的,是現時的觀映人士要求下降了?即使在影展地頭,還是想看一些糖衣包裝的商業片?其實這部電影或許與《撒旦的情與慾》的藝術程度類近,但它在執行上卻遠超於《撒》,能夠將電影最後30分鐘的場面拍成現在的效果實在談何容易。而電影背後想表達的事情也沒有太難明白,影展觀眾向來比一般觀眾接受能力為高,但電影在影展期間也換來不停的「媽媽」聲,算是意料之外。
這樣我們接收的事物將會愈見狹窄,稍一超出認知範疇便以咒罵回應。戲裡戲外反映的也是這樣一個現實,戲中的大眾都是口出歪理令女屋主無所適從,只知自己的地方一直被破壞。然而每次開口制止別人,只換來被輕蔑的回應,屋主反倒被認為是最無知、最不關事的一個。想為地方作出守護的,都被人視作阻住,世界價值觀大概如此。